放大圖片
■店舖的地面上,還散落著沒來得及處理的禾花雀屍體。香港文匯報記者李叢書 攝
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鄒發生告訴記者,在1988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沒出台以前,禾花雀因為好吃穀子,被劃撥到害蟲一類,遭到大規模消滅。
後來,隨著這個物種種群的逐漸減少,有專家提出,1隻禾花雀1年覓食的害蟲數量等於5個農民1年滅蟲數量的總和。牠們的名字,開始出現在多個保護名單上,但卻無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輔以實施。所以在全國各地,保護鳥類的說法蒼白無力,遠遠抵不過美食補品和高額利潤的誘惑,甚至還有人依舊認為捉鳥不過是在「除害」。
專家憂心禾花雀悄然絕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網站論壇的特聘作家Waxwing曾表示,早在90年代,俄羅斯的禾花雀已經減少了2至3成,現在當地鳥類學家已經將牠們的銳減作為高度關注的事件。而在2007年召開的日本鳥類學大會上,北海道大學的老師在簡報中稱,黃胸巫鳥(禾花雀學名)從1998年版的日本紅皮書上的「準絕滅危懼」(即近危)升到2006年版的「絕滅危懼IA類」(即極危)。Waxwing感到,因缺乏黃胸巫鳥主要遷徙地—中國的數據,黃胸巫鳥的瀕危等級不能準確定義。然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大量捕殺而未引起足夠重視的情況下,禾花雀可能正在無聲無息地走向絕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