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前幾日,得到消息的柳州市民到超市搶購瓶裝飲用水。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叢書 廣州報道)對於廣西龍江發生重金屬鎘超標,官方拖延十餘日才公布問題,內地有媒體質疑當地政府是故意不在春節前公布這宗涉及公眾安全的重大污染事件。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劉學蘭在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這和03年非典時期的捂著不報很像」,人們從吃驚到猜測,進而憂心,迅速恐慌,造成的社會情緒比事件本身更加惡劣,延遲不報削弱的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
劉學蘭認為,政府、媒體和公眾之間相互信任關係是很重要的,在鎘污染事件剛曝光時,民眾們只能獲得隻言片語式的零星消息,引發了瘋狂搶購食用水的風潮,但是政府澄清後很快就平息了,「這說明政府在公眾心目中還是有一定的公信力,流言才會這樣快的平息。如果政府一早就公開事件,或者在流言剛開始時就通過媒體公開澄清,就不會導致流言氾濫,社會恐慌了。現在人們對此質疑和不安是很正常的,尤其是遇到關及性命安危的時候。」
她指出,在社會危機爆發時,政府最好的做法是給予公眾知情權。「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的話,公眾很難碰到一個危機就很理性的應對,很難樂觀地看待,這可能會導致更壞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