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近萬黑港孩流落珠三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余東明的兒子尚「困」在內地,面對諸多困難,深感有心無力。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自上世紀70年代末內地實施改革開放,港人蜂擁北上開廠、工作的同時,也連帶產生不少「包二奶」、「養小三」的家庭問題,更衍生出一大批「無戶口」、「無身份」的港人內地非婚生「黑孩」。據記者獲悉的一份非官方數據統計顯示,內地有近5萬名港人的私生子,其中,有近萬名由於生母失蹤或者各類證明材料不全而無法登記內地戶口,也因此無法申請赴港定居。他們大多蝸居珠三角地區,其中以深圳、東莞、廣州居多。

 這些「黑孩」因沒有內地戶籍,不僅難以接受正規教育,甚至因為生活貧苦而淪落街頭流浪。香港工聯會工作人員表示,工聯會正收集有關的個案和調研材料,準備於即將舉行的全國「兩會」上提案,希望內地出台特別法案,取消「港人非婚生子女入內地戶口方能申請赴港定居」的限制。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52歲的港人余東明(化名),對自己17年前的一個決定後悔不已。當年,他在廣州火車站送朋友上火車時,邂逅了一位因躲避家暴流落廣州的女孩阿麗,也因此給他以後的人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煩惱。

港漢兩段情 留下無盡悔

 余東明自小家境不好,15歲做替身演員時,不幸摔斷腿致終身殘疾。1982年他北上內地謀生,憑著一手廚藝在廣州東山區開了一家大排檔。1994年,阿麗走進了他的生活,不久之後他們非婚生下兒子小淵。如果余東明知道阿麗之後會變得嗜賭如命,甚至讓兒子小淵淪落街頭,那麼他寧願不要當年中年得子的興奮。

 在此之前,余東明還有一段感情,與一個北京女子非婚生下一個兒子。但此段感情不了了之,小孩跟著母親到了北京,花了33萬元辦了北京戶口。余東明的生意亦從此一落千丈,而阿麗好吃懶做的習性慢慢顯現出來,賭博輸錢更令家財耗盡。待2000年小淵出生時,他身上所有的現金不足1,000元。為省2,000多元的住院費,余東明花400元請了當地一位接生婆。由於生活日漸窘迫,只能同甘無法共苦的阿麗,在2002年的一天,拋下他們父子倆隱身人海,從此杳無音信。

當爹又當媽 窘迫子輟學

 既當爹又當媽的余東明,獨自帶著兒子生活了3年之後,實在無法堅持下去。因為兒子小淵到了上學的年齡,卻無法註冊廣州戶口,所以無法帶兒子一起赴港生活。於是,余東明決定到阿麗的湖北老家去找她,希望通過她為小淵登記當地戶口,然後再赴港定居。無奈當年交往時,只知道阿麗是湖北宜昌人,沒有具體住址。儘管他多次在武漢和宜昌兩地奔波找尋,仍然一無所獲。2006年,小淵到了上學年齡,余東明只好花800元高價,讓他在番禺東涌第二小學臨時就讀。可是,在內地沒有戶口便沒有學籍,小淵成為班上唯一一個沒有學號的學生。之後由於生活艱難,捉襟見肘,無法繳納學費,小淵上學不到兩年,便輟學了。

不幸接踵來 淪落穗街頭

 「爸爸,我想上學,在家很悶。」這是輟學後小淵對爸爸說得最多的話。有一次,年幼的小淵卻很認真的對一籌莫展的爸爸說:「我們吃飯都沒錢,我不上學了,我們先吃飽飯。」一句話,讓余東明潸然淚下。

 不幸接踵而來,因為交不起房租,父子倆被房東趕出了住處。2009年初,走投無路父子倆開始在廣州四處流浪,余東明靠在街頭給人畫畫掙一點生活費,天橋下、珠江邊到處都有他們流浪的足跡。考慮到這樣不利於小淵的成長,4個月之後,實在沒辦法,余東明想到了廣州市救助站,在派出所警員的幫助下,父子倆進駐了救助站。然而,裡面的生活條件並不好,也無任何自由可言。半年後,余東明不得已回香港申請綜援,把小淵暫時寄養在蘿崗區兒童救助中心。所幸,余東明成功申請到綜援,每個月能領到2,000多元港幣。

子進救助站 父親苦掙扎

 有兩個日期,余東明永遠也不會忘記:2009年12月11日,小淵進救助中心;2010年8月5日,他把小淵從救助中心接出來。這期間的辛酸和掙扎,余東明再不願提起。此後,余東明再在番禺租一個單間,因接受綜援有出境限制,父子倆見面的機會極為有限。每個月,余東明自己留1,000元港幣給自己,剩下的1,000元多寄給小淵。小淵無法上學,余東明參照學校的用書標準,給他買教科書,自己手把手教他。更多的時間,小淵會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在房間自學。

 小淵也漸漸學會了獨立,從救助中心出來之後,他學會了自己買菜和做飯,悶的時候,就出去逛逛。不過,除了買菜,小淵出去逛的時間並不多,「經常有附近的阿姨問我『爸爸媽媽呢』、『怎麼沒去上學』。」小淵說,他很怕別人問他這些。除了心疼小淵一個人生活,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余東明更憂心小孩的教育。他會經常和小淵探討學習上的問題,兩個人分開時,他就發短信、打電話和兒子交流學習問題。

現最大願望 接兒回香港

 余東明說,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接兒子回香港。小孩沒有內地戶口,就沒法申請到香港,這一點,他十分不理解。「我今年52歲,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我無所謂。但我小孩才11歲,他是不是中國人?都說有教無類,為什麼沒錢沒戶口就不能上學?」面對這一連串的反問,記者一時無以應對。

 為了孩子的戶口和教育問題,余東明找到穗港及分隔家庭輔導中心負責人梁秋莎。對於他的遭遇,同為港人的梁秋莎十分同情。為了余東明的事情,梁秋莎跑遍了廣州民政、公安多級部門,但都無能為力。事實上,余東明並不是第一個向她求助的港人,這些年來,已經接收到多少這樣的個案,她已經記不清了。這些孩子的父親,多數經濟狀況並不好,有時候甚至自顧不暇。「他們最大的心願是赴港定居,但根據內地法律,入港籍第一步必須先有內地戶口,這些小孩全沒有。」梁秋莎說,有這個政策,再有同情心的政府部門,也辦不了這個事情。

相關新聞
「雙非」孕婦湧港 也是公民黨種的禍 (圖)
肇禍「元兇」休想砌詞甩身
立法原意:父母至少一方需是港人 (圖)
各界倡「釋法」糾錯 徹底解決問題 (圖)
財爺預告財案穩經濟保民生 (圖)
工聯會促出招紓民困 (圖)
民建聯倡減稅助中產 (圖)
綜援戶望出「花紅」
龍B爭陪月員 培訓學額增900 (圖)
港鐵推新計劃 「度身訂造」培新人 (圖)
再培訓局慳租 9月遷小學校舍 (圖)
近萬黑港孩流落珠三角 (圖)
有苦自知:港翁羊城爺孫戀 七旬照顧10歲兒 (圖)
呼籲正視:工聯會冀出台特別政策 (圖)
後遺症多:長居暗角無親情 心理障礙性格怪
去年中毒賠38命 服保健中藥佔11% (圖)
2011年中毒死亡個案分類
潔廁啫喱易被幼童當零食誤服
蜂螫毒不強 過敏可奪命 (圖)
送院途中獲解劑 藥物致死減3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