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工聯會駐穗諮詢服務中心接到很多「黑孩」求助個案,但苦於無政策可依,亦感無能為力。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小淵和賢仔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早前亦有傳媒報道了17歲香港少女黃日恆遭父母遺棄,無錢醫病無學可上,與75歲好心婆婆鄧姨相依為命的辛酸故事。而黃日恆也是梁秋莎的幫扶個案,在她的努力和呼籲下,社會普遍關注,並捐錢捐物。這已經是最大限度地幫助到她。「看病有錢了,生活可能一時無憂,但她仍沒有戶口,還是難以升學。」梁秋莎說,黃日恆的內地母親如今已入得香港籍,黃的父親也已組建新家庭,但兩個人都拒絕接觸這個女兒。
二奶生黑孩 戶口教育難
特區政府駐粵辦和香港工聯會亦多次接到類似的求助個案,但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孩子遇到的問題。「不要說地位,這些孩子連身份都沒有。」香港工聯會廣州諮詢服務中心負責人王麗娟告訴記者,她們很是無奈。據她了解,由於這些孩子幾乎都是與「二奶」所生,他們都不願意公開求助。在分布上,深圳的「黑孩」最多,東莞和廣州亦不在少數。王麗娟說,即便是那些與母親生活的小孩,在戶口、教育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
呼籲港人代 人大要政策
王麗娟坦言,要解決港裔「黑孩」的一系列問題,必須從政策上著手。「我多次跑過民政局和公安局,沒有政策,他們也愛莫能助。政策不改變,這些人的命運根本無法解決。」她介紹,經與同事交流,他們初步達成一個想法:通過港區人大代表向國家要政策。
事實上,工聯會二副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國健曾呼籲解決內地涉港「黑孩」問題,3年過去了,並未有實質進展。王麗娟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集體的力量。她解釋,香港工聯會可作為中間方,聯絡眾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共同調研和商議此事,並形成提案,呈交全國人大。
主角不啟口 避諱更難辦
「只要能收集到足夠多的個案和調研材料,明年的全國『兩會』便可提交相關提案。」王麗娟說。不過,她也承認存在一定困難,「他們多數生活在社會的暗角,其中很多人更不願意講述自己的故事,覺得不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