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日講「視帝」兩字,很多人的即時反應會想到黎耀祥,而不是夏雨或鄭嘉穎,便知道他在觀眾心目中究竟有多紅。不少讀者可能已忘記他之前當了多少年跑龍套,甚至曾經主演一套名噪一時的港產片《殺手再培訓》。
所謂名噪一時不因別的,純粹是因為當時該電影「榮獲」1998年首十套最低票房之一而已。這套由黎耀祥、麥長青、容錦昌、高雄、劉玉翠、劉錦玲等主演的電影,縱使放諸今日,也不具足夠份量成為台慶劇「卡士」,更何況是14年前?特別是當時港產片已經走上由盛轉衰的道路,一些星味、「養眼度」不足的電影票房落得慘情下場,並非是一件稀奇事。
《殺》的處境是回歸之後正經歷金融風暴的香港,不少人﹙特別是中年人﹚面對經濟轉型,都陷入無助的失業狀況,所以政府當年開始舉辦僱員再培訓課程,讓一眾失業中年人可以學習新技能轉行。原本做殺手的張世典﹙黎耀祥飾﹚亦因為受到內地的廉價殺手「頂爛市」所影響,而憤然放下屠刀,就讀再培訓課程藉以轉行,卻發現刻薄老闆何其多,即使工作再辛勤工時再長,亦只換來區區四、五千元的薪金。剛巧,他的師傅﹙高雄飾﹚此時接了一單生意,是一名強姦案受害者聘請他幹掉三個犯人,令張世典再次走上殺手的道路。他先後殺害了兩個犯案者,但對著由麥長青飾演的目標人物,卻始終無法下手,因為對方跟自己一樣同樣是快為人父。或者受父愛的影響,張世典終於給對方一條生路,而他亦繼續完成僱員再培訓計劃,展開人生新一頁。
相比起香港電影史上出現過千千萬萬的爛片,《殺手再培訓》其實並不算是令觀眾憤然割凳之作。故事以殺手的角度出發,講及他們在無情背後跟其他人一樣,要討生活,還要受無良老闆壓價,這也算是一個有趣的視點。儘管該片距今已有十多年,但今日看來仍有一番共鳴。張世典當年失業,是因為被內地殺手「搶飯碗」;同樣今日香港社會,亦出現了內地人「爭奪」香港人資源的講法。箇中誰是誰非,誠意是觀點與角度。可是十多年前,當我們社會面對經濟轉型,尚且也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僱員再培訓計劃幫助我們和張世典;但今日香港人面對生活資源一點一點被搾乾之時,我們的出路,究竟又在哪? ■文:勇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