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來吧,到巴塞羅納來吧!——因為畢加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畢加索。網上圖片

朵 拉

 從英國進入歐洲,朋友更嚮往法國,我們的第一站卻是西班牙,由於時間關係,只能選擇西班牙的其中一個城市,首都馬德里是大多遊客的首選,但是,我們決定去巴塞羅納。當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氣勢恢宏磅礡的《巴塞羅納》主題曲,嘹亮的歌聲猶在耳邊迴繞。這不大的城市,卻孕育了5個世界名人,他們是發現新大陸的航海家哥倫布,其他4個皆為西方藝術史上異常重要的名字:高迪、米羅、達利和畢加索。

 1881年10月25日,在西班牙的馬拉加,一個沒有呼吸的嬰兒出世了,當所有在身邊的親人都悲傷地放棄了希望,嬰兒的叔叔吸一口煙,然後對準嬰兒的鼻孔吹進去,奇蹟馬上出現——死嬰居然發出聲音。可是,大家在這個時候還不知道,這是一把震驚國際畫壇的聲音。

 這個和世界接觸的第一樣東西竟是香煙的人是誰呢?

 正是巴勃羅.狄克.何塞.佛朗西西科.德.保羅.讓.尼波木契諾.瑪麗亞.德.洛.米蘭迪奧斯.契波力阿諾.聖蒂西馬.特林尼達德.路芝.畢加索。

 這麼長的名字,可列入世界紀錄。但他卻不是以長名字被列入世界紀錄或讓大家永恆地記住。這麼長的名字,誰也記不住。然而,在西方,不,不只是在西方,在世界藝術史上,他是一個誰也不會忘記的偉大畫家:巴勃羅.畢加索。

 人在巴塞羅納,無論走到哪兒,都與畢加索相遇。大街上吸引客人的紀念品店、街角年輕人聚集的酒吧、路口一個旅人歇腳的咖啡屋、小巷裡的小玩意舖、街頭一家手工藝品小店,畢加索的鴿子、鬥牛,作品複印件、作品印製的杯盤、碗碟、圍巾、小首飾、擺設品,印刷的甚至包括他本人的畫像、照片等等,讓你無法不接受一個事實:畢加索是巴塞羅納的驕傲。

 父親是畫家,姑丈也是畫家,在還不會說話的幼年,他已懂得以圖畫表達意願:在紙上畫一個螺旋形,用手勢比劃,因為想要吃螺旋形的熱糖餅。

 走過超市,我們買飲用水和麵包,順便花點時間尋找,可能不懂西班牙文,搜來索去,找不到畢加索童年愛吃的熱糖餅。當年美味的鄉下傳統食品,也許和我們這兒一樣,因為全球化已經不存在了。

 5歲的音樂神童莫札特寫出第一首曲子,畢加索要比他早一年,4歲用剪刀和紙,設計花樣各異的剪紙貼在牆上。從早年到老年,他喜歡以鉛筆畫素描。「鉛筆」是他開口說話的第一個詞兒。他有一個深懂幼兒心理學的母親,時常跟兒子要求「給我一隻狗/貓」,稚童畢加索用剪刀和紙,剪一隻狗或貓送給媽媽。悉心栽培下,8歲那年,他呈獻出第一張油畫作品《馬拉加港和燈塔》。

 馬拉加是畢加索的家鄉,可惜旅遊的無奈是時間的有限和陌生環境的局限,我們只在巴塞羅納尋找畢加索的腳印。

 為了讓兒子受正規的藝術教育,不曾忽略他的才華的父親,在他14歲時全家移居巴塞羅納。畢加索以優異畫作考進著名的巴塞羅納藝術學院,卻不循規蹈矩上課。「沒有誰能當我的老師。」聽起來太狂妄。然而,站在建於15世紀的古樸貴族宅院轉身的畢加索博物館,面對他15歲的作品《最初的聖餐》,還有16歲畫的《科學與博愛》,這16歲的少年作品在1897年於首都馬德里舉辦的西班牙全國美展和馬拉加市各獲得榮譽獎和金獎,不得不承認畢加索的話絕非狂傲,僅僅表述一項事實。橫溢的才華和獨特的氣質讓畢加索從年輕開始就成為注目焦點,在文人雅士和政治家集會的「四隻貓」酒店,儘管18歲的他年齡最小,卻是中心人物。

 手持地圖到montsio老街的casamarti,當年的「四隻貓酒店」已經變成「四隻貓餐廳」。「四隻貓」的意思是沒有人來光顧的地方,卻因當年的藝術家、詩人、作家、音樂家、政治人物都在這裡聚會而名聞遐邇。「四隻貓」的首份菜單是畢加索親手設計的,他的第一個個展也在這裡主辦。「沒有人光顧的地方」因畢加索的名氣,到今天仍然門庭若市。

 「四隻貓」時期過後,畢加索像所有藝術家一樣,沒能例外地奔向藝術家朝聖的麥加——巴黎去找尋他的理想,不諳法語的他住在藝術家群聚的蒙馬特。創作不斷,然而作品賣不出去,貧窮、孤獨和悲傷揭示在作品裡。掛在博物館牆上的《薩瓦特斯的藍色肖像》和《無助者》等,正是他在蒙馬特陰暗艱難、窮困潦倒時畫的「藍色時期」作品。

 1895年至1904年的早期作品是博物館的主要收藏,還有就是1917以後至他逝世前的作品。中間那一段立體主義作品,被法國和紐約等世界著名美術館和私人收藏家搶購一空。這是畫家當時的經濟收益,卻是博物館日後的損失。

 巴塞羅納之行的損失,無緣觀看畢加索最著名的《格爾尼卡》原作。格爾尼卡是西班牙北部的沿海小鎮,1936年7月,軍官佛朗哥發動武裝叛亂,爆發西班牙內戰,隔年4月26日,支持佛朗哥的希特勒派德國空軍轟炸格爾尼卡。僅有7000人口,被炸死1654人,889人受傷,小鎮被夷為平地。愛好和平的藝術家,以畫面上被刺中頸項的馬,猙獰恐怖的牛頭,死於戰火的男人和嬰孩,朝向蒼天哀求的婦女……這一幅9米長,4米多高的巨型油畫,表達他對暴行的憤怒。這張震撼人心的反戰作品,震撼了全世界。1940年的一天,佔領巴黎的德國法西斯軍官看到《格爾尼卡》的照片問:「這是你的作品嗎?」畢加索回答:「不,這是你們的傑作。」

 博物館其中一個房間,擺張長椅子,參觀者可坐下欣賞電視影片,是畢加索在創作《格爾尼卡》的紀錄片。56歲的畫家,個子不高,雙目炯炯,精神奕奕,看到影幕上創作力旺盛的藝術家,即刻明了他為何叫自己「世界上最年輕的畫家」。畢加索曾經洩漏自己永葆青春的秘訣:「每個人的年齡都由自己決定,我生命裡持續的青春是用來發現的。」

 不斷發現不停創新永遠在攀登高峰的畢加索,1973年4月8日結束他多姿多彩的一生。

 我們在餐館喝著啤酒,等待叫的火腿醃肉蔬菜沙律、芹菜土豆肉湯、橄欖油蒜頭麵包和香腸、什錦海鮮飯、蛋奶酥皮上桌時,已過晚上九點。未到西班牙,英國的朋友特別交待,抵達西班牙的首件要事,先把手錶校慢三個小時,當地慢悠悠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獲得在星空月光下晚餐的機會。

 夜間十一點,離開餐廳走出來便是拉布蘭拉大街,踅轉向左朝海邊行去,紫藍色的天空下,哥倫布豎立在海港岸邊一個圓環中間,高高地對著大海伸出他的右手,彷彿在招呼群眾「來吧,一起去航行」。穿過巴塞羅納大街小巷,甚至畢加索美術館外頭裡邊,皆不見畫家的雕像。然而,驚世的畫家佇立在每個藝術家心裡,在藝術家的心海航行,甚至不必伸手,也能夠召喚所有喜愛藝術的人,「來吧,到巴塞羅納來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來吧,到巴塞羅納來吧!——因為畢加索 (2012-02-07) (圖)
心靈驛站:關愛不必設防 (2012-02-07) (圖)
來鴻:三藩市的歷史節點 (2012-02-07)
詞話詩說:大男人情歌 (2012-02-07)
詩情畫意:你的愛,藏於溫暖的名字 (2012-02-07)
歷史與空間:關於新版《翁同龢日記》 (2012-02-05) (圖)
生活點滴:漢江冬泳 (2012-02-05)
文藝天地•浮城誌:愛美真辛苦 (2012-02-05)
文藝天地•手寫板:路過天使 (2012-02-05)
歷史與空間:瓶花與籠鳥 (2012-02-01)
古今講台:恭喜龍年發財 (2012-02-01)
豆棚閒話:「婚」與「昏」 (2012-02-01)
古典瞬間:雍正朝的祥瑞 (2012-02-01)
心靈驛站:深夜百里單騎只為「孝」 (2012-02-01)
歷史與空間:總是老爹先投降 (2012-01-31) (圖)
古典瞬間:古代的圍觀 (2012-01-31)
亦有可聞:箕山隨想 (2012-01-31) (圖)
生活點滴:老石頭 (2012-01-31)
歷史與空間:龜馱鳳凰城 (2012-01-29) (圖)
熱點詞評:D&G (2012-01-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