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箕山隨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箕山。 網上圖片

龔敏迪

 箕山之巔的許由墓前,曾經是司馬遷到過的地方,有人指點說:對面山羊關邊,就是巢父之墓。這不免讓人生發出一縷思古之幽情。《太平御覽》說:「許昌城本許由所也」;《高士傳》則說許由是陽城槐裡人,我想:這大概是因為許由遊歷了很多地方吧。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這裡北望連綿起伏的巍峨嵩山,東望則山巒起伏間波光粼粼的白沙湖,則可以看見點綴其間的層層梯田之間,夏都陽城遺址、元代觀星台也盡收眼底的中原景色。

 美國學者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認為:中國的莊子,或許是全世界最早的無政府主義者,因為莊子曾說過:「夫能令天下治,不治天下者也。」也許莊子也是以這種人自居的。不過在中國,則把這種人稱作「高士」。漢成帝曾經想讓高士成公折服於皇帝的權威,可是成公說:「陛下能貴人,臣能不受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能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能不犯陛下之法。」這種高士不僅僅是回避現實的隱士,他們雖然不參與治天下,更不在意名利,但卻不曾停止過對治天下的思索,並且為治天下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思想、精神的財富。漢成帝最後派了兩個郎官,去學習了成公的十二篇《政事》。許由也一樣,《高士傳》說:他不僅是堯的老師,還「為人據義履方」,堅持正義、主持公道。如果他沒有一定的道德影響力,堯當然也不可能想到要把天下讓位給他的。但是他的好朋友巢父等人,卻並不認可他的行為,認為:不為人知地默默為社會做奉獻,才是更高的境界。所以當許由「惡聞」堯又要授他「九州長」之職,逃到潁水之濱洗耳時,巢父質問他:「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還批評他不應該「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於是,牽著他的牛犢,到上游去喝水了。

 許由不接受堯讓天下給他的理由是:「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賢人做的事真的都有利於天下嗎?也許很多自以為賢者的人,做出來的一些事更糟糕,這一點只有那些不以賢者自居的人才看得最清楚。許由不願意做這種以賢者自居的人,同時,他也並不會因為治天下者的堯,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失誤,就去否定天下的治,但他更著重大家勤於思索,掌握更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提高普遍的道德水準。而不是僅僅跟在賢者屁股後面唱讚歌,只知道說甚麼:「大哉,帝之德也!」而是可以像許由同時代的壤父那樣,尊嚴而理直氣壯地說:「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所以高士是在現實的環境中,保持自己的自覺性,用潛移默化的行動,去求得一種人格的平衡與影響社會。這種傳統不僅劉邦時的張良,一直到近代的李石曾、蔡元培,即便到了辛亥革命的行動家黃興身上仍然有所表現。黃興還是堅持著「成事不必在我」只要推翻滿清政權,袁世凱也是可以支持的,但孫中山組秘密的中華革命黨,要以服從他為第一要旨時,黃興怎麼也不能接受了。他們對於理論完善與真理的追求也是無盡止的,正如許由向堯介紹他的老師齧缺時說的那樣:「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恆,夫何足以配天下!」這種傳統,與西方的無政府主義是有區別的。

 遠處的嵩山間不時有山嵐飄過,似乎是因為松濤的古老的節奏,抖落了遠客萬里紅塵。舞者般旋擺著跨出一個獨特的弧步,越過鴻溝、歲月、時辰,失重裡都有一個新的平衡。這讓我突然覺得:這裡面就包含了許由、巢父的精神,其特色就是博大而深邃。從箕山下來,一直到觀星台,一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際徘徊:也許沒有了這種精神,人們總有一天會發現:在追求名利的路上,精神墜落的深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需要攀登的高度。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總是老爹先投降 (2012-01-31) (圖)
古典瞬間:古代的圍觀 (2012-01-31)
亦有可聞:箕山隨想 (2012-01-31) (圖)
生活點滴:老石頭 (2012-01-31)
歷史與空間:龜馱鳳凰城 (2012-01-29) (圖)
熱點詞評:D&G (2012-01-29)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在途上 (2012-01-29)
文藝天地•試筆:不倒翁 (2012-01-29)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尋 覓 (2012-01-29)
歷史與空間:台北捷運的詩情和畫意 (2012-01-22) (圖)
古典瞬間:宋代的高薪統御 (2012-01-22)
文藝天地•試筆:逛 街 (2012-01-22)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三十) (2012-01-22) (圖)
歷史與空間:千古騙局「誇龍種」 (2012-01-18) (圖)
心靈驛站:如瀑的爬山虎 (2012-01-18) (圖)
古今講台:過年報春 (2012-01-18)
開卷有益:尷尬的中國「城管」 (2012-01-18) (圖)
來鴻:地 痛 (2012-01-18)
歷史與空間:從門衛說到門神 (2012-01-17) (圖)
亦有可聞:不如是之甚也 (2012-01-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