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創意,不只是西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新光戲院的大廳。

 新光戲院的風波已經平息。但是,由此帶來的文化政策檢討並未因此而過去。回溯整個保衛新光戲院的過程,出現的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和警醒。文化守護,應當是理性而平和的表達,且應當超越市場主導的制約,用更高的視野來看待新光背後的社會人心流變。此次新光風波的圓滿落幕,歸根結底是民間社會自我的文化調試取得了成功。業主與租客在遵循自願與公平的原則下,就新光未來四年的發展達成了一致。然而,我們也看到了政府在這一過程中的缺位。這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確實有待時間的檢驗。

 新光問題的焦點,並不是業主是否讓其存活——大家需明白,這是業主的權利,並不能夠簡單以民粹式的社會壓力去解決。除了徵集市民保衛新光的簽名外,我們更要明白新光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是否意識到文化的傳承需要有一種歷史的承擔。這種歷史的承載來自於對香港歲月的感受,也來自於政府對文化超越市場的一種體認。

 總有人將西九的規劃看作是重大的文化發展決策,認為未來本港的文藝事業,將在新西九的帶動下,取得飛躍的發展與改變。但是,西九畢竟不在香港的市中心,即便經濟中心改變,傳統的「文化中心」也不會隨著經濟中心的多元化而有所蛻化。華人自古就有趕集和逛廟會的傳統,因而在古代城郭的基礎上形成了市井文化圈。無論城市再怎麼擴大,也不會影響到這種文化圈的中心地位。例如,中國內地的許多大城市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逐步加快,已經實現了商業區域的多層次格局。但是中國人周末假期逛街的習俗,依然決定了傳統老商業區的繁榮與龍頭地位。北京雖然有中關村等電子產業貿易區,但是市民和遊人依然會選擇前往天安門兩側的王府井、西單去購物遊玩。因此,每到節假日的黃金時刻,中心城市地區的商業更多地具有了一種文化休閒的味道。這是對經濟潮流的一種變相抵制,也是守護文化的民間思考。

 香港的文化中心在哪裡?不是尖沙咀的一幢建築這麼簡單。這就需要理解香港人觀念中的「中心」是為何處。很清楚的,本港市民心中的「中心」就是港島。這裡是香港進步與繁華的代表,見證了香港百多年來的歷史變遷,也是賦予了大家無限本土情感的所在。因此,「買不起港島的房子,也要買得起港島的燒賣和魚蛋」,就是港人展現在地化情懷的有力體現。港島聚集了最多的內地和外國遊客,也留下了香港最深刻的文化符號。新光戲院之所以廣受歡迎,與其在港島繁華地帶有很大關聯。小市民住不進半山,卻能夠在新光之中思考對未來生活的暢想。這就是新光帶給市民的魅力。雖然香港的商業區域已經漸漸多元化,但是普羅大眾心中的一份「中心」已經永遠留在了港島。這裡代表著核心價值,代表著生生不息的追求,代表著安樂的幸福,也代表著時代的印跡。

 新的政府總部與立法會大樓,依然設立在港島。但是,除了政府大樓,我們在港島可以製造的樓宇,還有很多很多。港島不缺少金融大廈,不缺少「門常開」,更不缺少舖頭商場。但是,港島似乎缺了那麼一絲文化的氣息。當又一個四年來臨時,如果全社會又開始思考新光的未來,還能否將它留在港島的記憶中呢?如果四年後,社會又要耗費人力與財力去爭論新光的存廢,那麼,今次的新光風波帶給大家的教訓,就根本沒有得到有力的汲取。

 每個城市都有固定的文化氣質。這是歷史的使然,也是人心的沉澱。在本港,時常有人對有著數百年文化底蘊的澳門—另一個中國特區,看不過眼,覺得只是一個賭城而已。但不知持這種觀點的人有沒有想過:在凡事都由市場主導的本港,連文化也由市場行情去決定、去進行商業化運作,這和賭博又有何區別可言?現在,無論是政府或是市民,都該靜下心來想一想,在新光繼續存在的四年中,為著保護嶺南文化,有何可以貢獻或付出的。文化,除了是西九的那一片區域,也還是政府規劃的能力與水準,也是市民判斷自我價值的手段和目標。只有在這四年中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終極解決方案,才是避免下一次新光風波的良藥處方。 ■文、攝:徐全

相關新聞
下一站:新光戲院 (圖)
文化創意,不只是西九 (圖)
新光地處本港最繁華的區域 (圖)
許多藝人喜歡在新光演出 (圖)
內地劇團在新光演出的海報 (圖)
全院滿座 (圖)
柯達倒下 告別菲林的美好時代 (圖)
早期的照片 (圖)
攝影史上的十個「第一」 (圖)
柯達宣傳海報 (圖)
百家廊:假裝有吃的 (圖)
翠袖乾坤:舞台背後的隱憂
海闊天空:京都品茶
琴台客聚:碰軟釘子
生活語絲:牙刷、牙膏、牙膠
隨想國:看粵劇
獨家風景:夢露復活銀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