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柯達倒下 告別菲林的美好時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喬治.伊士曼

 柯達(Kodak)破產了,這個百年品牌近十年頻頻傳出經營不善的消息,最終難逃劫數,不得不告別大眾。繼寶麗來2001年宣佈破產後,這個首屈一指的攝影品牌的衰落彷彿印證了一個事實──菲林的美好時代已告終結。柯達不只是一間跨國攝影器材公司,更生產了全球第一卷膠卷,研製出第一台可攜式照相機,開拓了記錄影像的可能性,除了普及攝影外,也促成了電影業的發展。柯達的沒落,或許也引證其創辦人喬治.伊士曼之言:「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圖:網絡圖片

 一提起柯達,人們會想起柯達相機、柯達膠片、柯達劇院等,但卻很少人知道是誰創造出「柯達」這個名字並成立這家公司。喬治.伊士曼是柯達的靈魂人物,他創辦柯達,將攝影程序簡單化,並帶入日常生活中,讓攝影變成一種生活美學。沒有人想到一間擁有130年歷史的老字號會破產,那句「你只要按下按鈕,剩下的交給柯達(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的廣告語依然殘留在不少人心中。如果伊士曼在世,以他推陳出新、不甘於落後的個性,一定不會讓柯達敗在數碼技術上。

「讓相機的使用像鉛筆一樣方便。」

 伊士曼生於19世紀中期,那時攝影是相當新的藝術表現方式,只有少數名流新貴才有機會享受攝影的樂趣。他花了二十多年研究、開發,在1879年發明了能將乳劑塗敷於相板並可大量生產的機械,兩年後成立了伊士曼乾板公司(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前身),隨後幾年柯達開始生產底片、攝影器材、X光片等。

 伊士曼曾說:「讓相機的使用像鉛筆一樣方便。」而柯達在那個貧乏的年代確實創造了奇蹟,這一切只源於一次旅行。1878年,伊士曼想去一趟長途旅行,朋友建議他帶相機去,因為如果拍得佳作,回來後或許能將相片出售。他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就花了一個月的薪金買了一組攝影器材,而這組器材正正是促使他投入攝影市場的關鍵。

 伊士曼曾打趣地說,他買了「一馬車」的器材,這「一馬車」還只是最基本的裝備而已,包括顯影時遮光用的黑布幕、顯影盤、一堆瓶瓶罐罐和大木箱似的相機,這些器材顯然不便於隨身攜帶。但對於一個真正的攝影師來說,這「一馬車」的器材其實仍不足夠,他們還需要一個可以在攝影過程中支撐相機十至四十秒的三腳架及插置於相機背部以供影像形成的玻璃板。

 每照一張相片前,必須在這些厚重易碎的玻璃板面上塗上一種攝影用的感光乳劑,由於乳劑是潮濕的,所以這個塗抹過程又稱為「濕板攝影」。濕板的前置準備和後來的顯影過程都必須在黑暗中快速進行,因此,完成一張相片需要二十多分鐘。

 伊士曼一頭栽進攝影中,雖然最後去不成旅行,這段經歷卻啟發他後來研製出便於使用的新式感光乳劑板片。

小型相機顛覆世界

 伊士曼意識到,如果能夠改良配方,製作出不僅可以自用還可以供他人使用的攝影感光板的話,可以大大改善攝影的質素。那時他白天在銀行工作,晚上在臨時實驗室改良感光劑,日以繼夜的工作使他心力交瘁,他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滿意的感光乳化劑配方,而這個配方也成為了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奠基石。

 有人評論說:「伊士曼的發明天分,造成了攝影界的空前革命。當他以業餘愛好者的身份開始摸索探尋之際,攝影技術與器材的艱深是他首先面臨的難題。由於他將攝影過程予以簡化,因此吸引了全球無數的攝影人口。」

 伊士曼不只發明了新的乳化劑配方,他在1888年推出的小型相機才是顛覆世界的「重磅炸彈」。事實上柯達公司生產的第一架相機是簡易的乾板相機,但伊士曼對另一種「偵探型」相機更感興趣。這種相機的外形比大部分攝影者所使用的相機輕巧,他認為一架體積小巧的相機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1888年6月,一個新的詞彙誕生了──「柯達」,人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彙都感到莫名其妙,將之當成一個冷僻的外來語或毫無意義的戲謔語看待。而對於伊士曼,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強而有力、讓人印象深刻的字眼。當「柯達」閃過腦海時,他欣喜若狂,立刻將之登記為註冊商標。

 關於這古怪名字的意義,他解釋道:「它是我自己發明的,因為『K』是我最喜歡的字母,它給人一種強而有力、一針見血的感覺,所以我決定以『K』作為字首與字尾。」

新款的柯達相機不但造型輕巧,而且操作簡單,連小孩子也會使用。相機上甚至沒有觀景窗,攝影者只要將浮刻於相機外殼頂端的「V」瞄準所要拍攝的物體就可以了。機身裝有足夠拍一百張相片的底片。攝影者只要拉下細繩、捲上底片,按下按鈕便可以拍照。他成功將以往繁複的攝影程序簡化成三個步驟。

柯達成行業翹楚

 當時柯達的追捧者多不勝數,柯達公司也不諱言:「柯達的目標就是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佼佼者,而其他公司則必須依循我們所設立的標準而行。」人們不會說「把你的相機帶來」,而是說:「把你的柯達帶來。」而「你只要按下按鈕,剩下的交給柯達。」這句廣告詞也走進日常生活中,政客與諧星更不時將它穿插在演說中。

 柯達生產的底片和機械品質一流,南極探險攝影家龐汀在1913年致伊士曼的書信中提到:「這些底片……橫跨過熱帶地區,也去到終年覆雪的南極。在曝光後到沖洗前還要經過零下八十度的酷寒嚴冬的考驗。……它無疑是當今最令人讚賞的底片。」

 在創造了柯達相機這個奇蹟後,伊士曼開拓了X光片市場,與法蘭克.布勞尼爾開發「摺疊式柯達」與「袖珍型柯達」兩款相機。與此同時,愛迪生更從伊士曼發明的底片中找到靈感,製造了一架被公認為攝影機的前身,稱為「活動電影放映機」的映像管,這個發明與伊士曼的新式底片結合,開啟了電影工業的新時代。

 法蘭克.布勞尼爾1900年開發了一台售價僅需一美元的相機,將柯達推上最高峰。這台專為小孩子設計的相機在短短一年內賣了二十五萬台,在各種宣傳造勢運動上都可以見到其蹤影。

 當時很多人忌諱柯達獨佔市場,害怕它隨意操控攝影市場的價格。然而伊士曼的一元相機叫人大跌眼鏡,他的「一元」理想讓柯達成為世人眼中的「良心企業」。

敗於數碼技術下

 伊士曼晚年被病魔纏身,在1932年立下遺囑後舉槍自殺,他只留下一張字條:「我的工作已經完成,還等甚麼呢?」

 由於伊士曼在死前已安排好一切,他的離去並沒有為公司帶來太大的衝擊,柯達繼續拋離其他對手,獨佔鰲頭。經歷過戰爭歲月,見證富士、寶麗來的崛起,攻佔即時拍市場不成而反被寶麗來控訴,賠了九億二千多萬美元平息風波……柯達久經考驗,業務卻沒有受到影響,那今天,是甚麼擊倒了這位「老大哥」?

 說來諷刺,柯達是第一間推出數碼相機的攝影公司,卻也敗在自己一手開拓的數碼市場上。沒有人否認柯達在底片、相機、沖曬等領域的出色表現,但提到數碼相機,柯達始終很遜色。或許應該說,富士、柯達、寶麗來這三大攝影品牌沒有一個能打進數碼市場—寶麗來專注發展即時拍不在話下,富士與柯達則是難兄難弟,兩者在數碼領域均沒有任何優勢,論品質與口碑,富士的菲林還遠不及柯達。

但在寶麗來這個勁敵倒下之後,柯達也後勁不繼,原因無他,今日的柯達已不再是伊士曼年代的柯達。伊士曼在短短二三十年將攝影帶入一個新紀元,新產品一件接一件推出,一次又一次創新,成就了一個傳說。他死後的七十多年,柯達某程度而言只是吃老本,未能推出叫人眼前一亮的新產品,更未能把握數碼市場,也沒意識到膠片市場愈來愈邊緣化,破產似乎是必然的命運。

 柯達倒下以後,膠片攝影還能支撐多久?

相關新聞
下一站:新光戲院 (圖)
文化創意,不只是西九 (圖)
新光地處本港最繁華的區域 (圖)
許多藝人喜歡在新光演出 (圖)
內地劇團在新光演出的海報 (圖)
全院滿座 (圖)
柯達倒下 告別菲林的美好時代 (圖)
早期的照片 (圖)
攝影史上的十個「第一」 (圖)
柯達宣傳海報 (圖)
百家廊:假裝有吃的 (圖)
翠袖乾坤:舞台背後的隱憂
海闊天空:京都品茶
琴台客聚:碰軟釘子
生活語絲:牙刷、牙膏、牙膠
隨想國:看粵劇
獨家風景:夢露復活銀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