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N城記:上海/北京:人在旅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14]     我要評論

 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按道理來說,所有女性在這天都享有半天帶薪假期,要和伴侶家庭一起好好慶祝才是。可是有位從來忙不停歇的女士,搭了清早五點的飛機,從東京飛到上海,又在這個溫柔的雨夜來到復旦大學,帶來一場精彩講演,她就是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人,新井一二三(Arai Hifumi)。

 新井出生於1962年1月23日,因此得名「一二三」,在新宿神田川的狹小巷弄裡長大,經歷過東京奧運會、「昭和元祿」的戰後經濟騰飛、大阪世博會,算是典型的戰後一代東京人。這代人對中國的記憶也與先輩不同,中國對於他們,是中學課本裡的古漢詩、由竹內好翻譯成日語的魯迅散文,和1972年代表「中日友好」來訪問的大熊貓「蘭蘭」、「康康」。上大學以後,新井對漢語產生了「談戀愛」般的感覺,大學二年級時,她考取了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

 每月270元的獎學金,在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國,可謂是奢侈了。新井用這筆錢來旅行,去過川藏滇南,也去過海南島的天涯海角,她的中文大都是在旅途的列車上,與鄰座的中國乘客攀談練出來的。1994年,「青春期已結束」,她從加拿大到了香港,擔任《亞洲週刊》中文特派員。那時香港許多中文報紙請她寫專欄,最多時一月要趕五十個deadline,跟廣東茶樓的「點心」一樣多。她的中文寫作在那時進步飛速,連蔡瀾都說:「會講中國話的日本人不少,但能說能寫,而且寫得好的,只有罕見的新井一二三。」

 回到東京以後,她就開始主要用中文寫作,推出多本散文集。這次來中國,除了與電影導演魏德聖和作家止庵對話以外,新井的主要任務,是幫助上海的出版社介紹自己的新書《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本書記錄了她從14歲開始,獨自旅行闖蕩,游走異地十餘年的經歷,像是典型的日本人,新井的語氣幽默溫柔,透露出的信念卻十分堅定——她說,有自由的地方才是世界,旅行可以幫我們找到世界的入口。

 「尋找世界的入口」是新井此次復旦講演的主題。童年時期在大阪世博會,從東歐展館的酸乳酪蛋糕上,新井嘗到了島國之外陌生世界的味道。在留學時,看到北京國際列車站台開往俄羅斯的列車,她想,這趟列車可以開到莫斯科,就可以接著開到波蘭、巴黎、羅馬……整個歐亞大陸的地圖就在那一瞬間出現了,她忽然意識到,自己找到了世界的入口。每個人的「世界入口」都不一樣,她的先生的世界入口在台北萬華,而江戶時代俳人松尾芭蕉的入口,想來應該是那棵令他改名的、來自琉球國的芭蕉樹吧。

 借助旅行,可以找到世界的入口,那麼這趟旅行的終點在哪裡?新井說,既然是「旅行」,最後總要回家,如果一去不回,那就是自我放逐了。旅行可以讓人更好的認識故鄉,從而更好的認識自己。與同為東京人的文化人類學者川田順造(Junzo Kawada)一樣,出身普通市民階層的新井曾為自己的身份有過自卑感。當年考取了名門高中的她,在諸多出身醫生律師家庭、家裡有高達天花板的藏書,哼著意大利歌曲的名媛公子面前,自尊心受到過很大衝擊。同樣自卑的川田順造離開故土,追隨列維斯特勞斯的學說,在巴黎第五大學拿到博士學位,遠赴非洲熱帶草原進行田野調查,多年後回來,卻發現了自己曾經鄙夷的下町市井文化的可愛之處。他說,東京變了,我也變了,而這也是新井旅行多年後回家的感受。

 在復旦講演時,有個女生提問,作為一位女性,如何平衡自己嚮往漂泊的慾望和社會責任。新井回答道,女孩子更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去旅行了,在32歲之前,一路會遇到「很多很多」的男朋友,32歲以後,或許可以考慮安定下來,因為男朋友都不見了,「身邊會有颳風一般的感覺」。在場的年輕女孩都笑了起來,新井就是一個見過世面、通曉世事的大姐姐,專程在這個節日來告訴她們,世界很美好,只要你鼓起勇氣,在路上。 ■文:小蝴蝶

相關新聞
立法會童書 樹立公民意識 (圖)
N城記:上海/北京:人在旅途
電子閱讀:電子書與紙本書大比併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er 《紐約客》12/03 (圖)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03/03-09/03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 《衛報》08/03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11/03 (圖)
歷史與空間:休閒在賭城 (圖)
古今講台:《水滸》與野豬林
遊蹤:走在鄉間田埂上 (圖)
亦有可聞:芭 蕉 (圖)
開卷有益:《北大燕南園的大師們》:追尋失落的大學傳統
百家廊:千古「文章」帝王心 (圖)
翠袖乾坤:《桃姐》大收原因
天言知玄:貪詞小故事
琴台客聚:地方志寄望新特首
杜亦有道:甫之由來
隨想國:聽雨
路地觀察:向田的投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