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昨日公布去年接獲的投訴數字。香港文匯報記者林曉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曉晴)不少市民外遊時,都會購買投保方便的旅遊保險,往往卻忽略保單條款,令有關旅遊保險的爭拗投訴增多。保險索償投訴局去年共接獲405宗投訴,按年減少15%,但涉及旅遊保險的投訴卻逐年上升,過去5年間激增逾1.5倍。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解釋,近年各國的天災及政局不穩頻仍,旅遊保險的索償宗數增加,同時保險公司的條款未能與時並進,條款字眼含糊,建議保險業「優化」條款,並呼籲市民購買保險時細閱條款,保障個人權益。
保險索償投訴局去年共接獲405宗投訴,比前年減少15%,當中292宗已經審結。投訴個案主要涉及保單條款詮釋、不受保項目及沒有披露事實等爭議。而引起最多索償糾紛的保險產品包括住院或醫療保險、旅遊保險及個人意外或傷殘保險。
各國天災政局亂是上升主因
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主席徐福燊表示,投訴個案雖然減少,但當中涉及旅遊保險的投訴卻連續5年增加,由2007年的27宗,增至去年的70宗,增加逾1.5倍。徐福燊解釋,除了投保個案增加外,近年各國天災或政局混亂也是投訴上升的主因,同時保險公司的索償條款未能與時並進,經常引起爭拗。
徐福燊舉例指,有夫婦去年1月參加突尼西亞10天旅行團,及後當地發生暴動,夫婦2人被迫提早結束行程,原訂乘坐的航班亦被取消,遂另購機票返港。他們其後向保險公司索償部分團費及額外交通費,但保險公司指保單只保障因「暴動」而引致提早結束行程的損失,但認為突尼西亞發生的事件屬「騷亂」,而非「暴動」,拒絕賠償。此外,保險公司補充,如事件惡化為軍事政變或奪政,保單豁免條款便會生效。
委員會調查該個案時,發現保單沒有界定「暴動」一詞,此外,中文保單中將riot(暴動)和rebellion(叛亂)同樣翻譯為「暴動」。委員會認為一般人難以分辨「暴動」、「叛亂」和「騷亂」,加上突尼西亞事件確實令夫婦蒙受損失,因此裁定投訴人得直,2人獲賠償2.6萬元。徐福燊建議,保險公司需就保單中有特別含意的詞彙,註明詳細定義,否則市民難以分辨,會引起不必要爭拗。
此外,有投訴人乘坐由倫敦飛返香港的航班因大雪被取消,投訴人因急需回港,遂另訂機票返港。投訴人向保險公司索償額外交通費用被拒,最終投訴人只獲發行程延誤的1,500元最高賠償。委員會認為,旅遊保單的條款訂明,受保人原定乘搭的公共交通工具,因惡劣天氣被取消,而交通機構未有其他安排的情況下,才會賠償受保人的額外交通費,但該個案中,航空公司已安排另一航機予投訴人,但因投訴人個人需要才另購機票,因此裁定保險公司賠償合理。
徐福燊指出,現時大部分市民經網上、旅行社或電話購買旅遊保險,由於投保金額少,市民往往忽略條款,他提醒每份保單均不同,呼籲市民購買旅遊保險時應詳細閱讀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