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一篇解讀五項通識教育科評估考生能力的評核目標。這一篇,將會解讀另外五項目標,並以例子輔助理解。
評核目標(一)
. 從個人經歷、社會、環境和科技的接觸,提出深入的論證。
解讀
. 個人經歷: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並非「個人化」,而是「個人」如何「觀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社會、環境、科技的關係。
. 社會:對社會時事、重要或爭議的事件、政策、措施等,有「接觸」,並非「無知」的「狀態」。
. 環境:環境的過去、現況和將來;人(人文)與環境的關係。
. 科技:科技的角色、影響;科技帶來的好處、壞處、需要和隱憂等。
. 深入的論證:明確的論點、清楚深入的申述、切題的例子、使用適當的論證方法。
例子
. 「單元五:公共衛生」和「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的議題,往往涉及「人」與「社會」、「環境」和「衛生」、「科技」的關係。
. 特別是一些恆久議題,例如:「貧富懸殊」、「環境污染」等,都必須接觸。
. 了解環境的過去、現況和將來,能令自己(人)(人文)對環境的了解更加深入。例如:「保育」所牽涉的不止「經濟」與「保育」的較量;還涉及「保育」背後的「人文精神」。
. 科技:能帶來不同層面影響,例如:延長人的壽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洩漏人的隱私等。
. 答題結構:論點、申述、例子和論證方法,都要緊密配合,不要偏離各方。
評核目標(二)
. 辨識事實資料中所闡明和隱含的觀點、態度和價值觀。
解讀
. 辨識事實:對事實作出解說,剖析出當中的觀點、立場和價值觀等。
例子
. 多份免費報章的出版,是一個事實。對此,背後所涉及的觀點有很多,包括:傳媒競爭、報章讀者群的聚焦、廣告的競爭、傳媒集團的壟斷、收費報章的巿場等。
評核目標(三)
. 運用多角度、創造力和恰當的思考方法來分析議題(包括其中的道德和社會含意)、解決問題、作出明智的判決和提出結論和建議。
解讀
. 多角度思考:「短期」與「長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因素;不同層面的演繹;正反立論。以上這些,都可以視為「多角度」,當然,「多角度」的角度甚多,不止這些。最終達致「明智的判決」,帶出結論。
. 創造力:運用這種能力來解決問題,提出建議。而且,能夠思考這些建議的可行之處,以及顧及其局限。
例子
. 隱蔽青年的形成,背後涉及哪些「多角度因素」?政黨重組,背後涉及哪些「多角度因素」?食品安全,背後涉及哪些「多角度因素」?能源引發的環境災難,背後涉及哪些「多角度因素」?
. 提出建議,發揮創意,必須清楚身處的角色、身份和權限。權限不同,處理手法會否不同?例如:假如你是行政長官,你會如何處理「議會暴力」事件?假如你是立法會主席,你會如何處理「議會暴力」事件?
評核目標(四)
. 從不同角度來詮釋資料。
解讀
. 詮釋資料:解讀資料,發現:共同點、不同之處、背後含意、所持理據的優劣。能夠「轉化」、「歸納」或「演繹」資料等。
例子
. 詮釋資料,最需要把資料「轉化」。例如:把「遲到」、「欠交功課」、「上課伏桌」等特徵,轉化為「自律低」、「學習態度欠佳」等。
評核目標(五)
. 在處理不同議題時,能考慮和評論不同的觀點。
解讀
. 考慮和評論觀點:進一步闡述其觀點;點出其觀點的不足之處。
例子
. 「司法覆核」能不能完全解決香港具爭議性的「社會」、「政治」或「經濟」問題?「法庭」和「司法覆核」存在甚麼權限?(待續)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
■資料來源: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通識教育水平參照成績匯報資料套》,2009,頁2。(以上內容只屬個人意見)
預告:《解讀通識教育科評核目標(三)》將於2/4(星期一)刊登。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