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奴賀春香、蘇昕琪、林思華坦言,6天密集採訪行程令她們獲益良多。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文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3.11」日本大地震對很多港人而言,只會聯想到「核輻射」、「食品安全」、「頹垣敗瓦」等。香港大學新聞系師生一行9人,於本月7日至12日特意遠赴日本親自感受當地的真實情況,並用文字與錄像一一記下「劫後重生」的日本。有隨隊日本裔學生指,雖然從未長居日本,但這次訪日變成了自己的「尋根之旅」,在深入災區的一刻,目睹當地人家園盡毀的慘況,強烈感受到自己與國家那種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感情與連繫。
報道登國際媒體興奮
在訪日期間,一眾新聞系師生每日平均只睡5小時。各人掛著黑眼圈,在東京以至重災區宮城縣東部的石卷市,奔波勞碌地四出採訪,中間還有1天實習。這6天的「特訓」變相令這批還未畢業的新聞系學生提早嚐到記者生活的苦與樂,他們更有7篇報道登上了法新社、CNN、南華早報和香港電台等國際及本地媒體。
食物合格 粉碎謠言
文章獲得刊登固然令他們雀躍萬分,但最令他們難忘的還是採訪及觀察過程。隊員之一的林思華負責日本飲食的報道,清晨3點至4點已趕到築地魚市場(Tsukiji Fish Market)採訪,「由於那個市場有入場人數限制,故一定要早一些到達」。雖然辛苦,但她認為自己獲益良多:「網絡、媒體有很多關於日本食品輻射超標的傳言,但我到一些檢測中心採訪,發現當地食品其實很安全,有時真的要親身到訪,才能知道事實。」
在學校與傳媒機構的溝通下,學生還有機會到日本的路透社、美聯社等當1天的實習生。獲分派到美聯社實習的蘇昕琪表示見識到大機構的運作方式:「實習當中很多時候只是幫忙搬運器材,拍攝一些現場環境,雖然工作十分細微,但其實很重要。看著這些新聞機構的工作人員如何一邊抬著攝影機、一邊做街訪,還要在採訪途中將資料傳回公司,這些在課堂上不可能學到。」
日裔港生 災區尋根
若論感受最深的,可算是一年級生奴賀春香。她本身是日本人,但一直在香港生活,從未在日本居住過,這次她就下定決心,要深入到石卷市,親眼看看災後的日本。結果,她發現當地還未從地震中恢復過來,「可說是甚麼都沒有,也不知道當地居民可以做些甚麼」,看著眼前頹敗的景象,一種鄉土情悄然冒上心頭。她打算之後要努力學習日文,期望以後再到日本時,可以派上用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