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攝:章力行
由短篇電影結集成的《我愛巴黎》,其中精彩之處在於看不同國家的導演如何將巴黎當作個人風格的創作素材。不同的短篇以巴黎各地區命名,靠猛鬼街系列打響名堂的恐怖片導演Wes Craven選擇了墳場,自然令人莞爾一笑。在片中出現的拉雪茲神父公墓,當然一點都不可怕,而且還是巴黎的一大旅遊景點呢。
當天的城市漫遊,原本只是逛逛巴黎社區的跳蚤市場,結果誤打誤撞來到了附近的墳場。在入口處見許多遊客都在索取遊覽地圖,才驚然發現有許多世界級的名人都葬在這裡。現場遊客雖然眾多,但並不影響龐大墓地的環境,大家像是約好一齊慢條斯理地散步似的。一條條的小徑,將遊人引導到不同方向,徘徊於綠色迷宮之中。午後的陽光透過翠綠茂盛的樹葉,灑落在石階上、在各種墓碑上,還有遊人緩行的輕輕腳步聲,構成了一幅生氣勃勃的美好景象。
或許也只有巴黎,才有此能耐將承載著死亡象徵的墓地化成充滿魅力的花園。《P籄e Lachaise》短片中度假的一對情侶在這裡談婚論嫁, Wes Craven的愛情小品能夠不出現鬼魂嗎?搞鬼的是,導演還真的安排了一隻鬼的出現,而且還是以才情聞名的文豪王爾德。那是當男主角賭氣說自己一個人可以活得更好,卻摔了一跤,王爾德的鬼魂從身後冒出來,提醒他世上沒有比失去愛之後的死亡更可怕。在墓地議論愛情,果然離不開生死一線,並有死過翻生珍惜眼前人之神效。
王爾德的墓碑,貫徹了其作為一代camp宗師的奇特與浮誇,和周遭名人墓碑的莊嚴設計非常不同,甚至是格格不入。但這正是王爾德特立獨行的作風,戲中女主角就引述他臨終前住在左岸破爛的小酒館,對著廉價破爛的牆紙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死後風光,石碑上佈滿紅色塗鴉還有難以統計的唇印, 皆是各路粉絲前來向將愛進行到底的王爾德致敬。即使找不到蕭邦之墓,王爾德的決計不會看走眼。
當死亡披上了綠意,我們放下了慣性的恐懼與焦慮,發現平常心原來是有機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