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紀念館外景
近年來,紅色旅遊成為人們重溫歷史的一種方式。位於江蘇鹽城的新四軍紀念館,便是諸多紅色旅遊勝地中的一個典型代表。隨著時間的推移,紀念館已經成為介紹歷史、展望未來的媒介,也是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氣質的象徵與表現。雖然,新四軍的歷史已經成為往昔,但是對歷史的探尋與好奇,讓人重新踏入這個充滿時代滄桑感的現代歷史博物館裡。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意涵豐富的歷史韻味
新四軍紀念館主館區佔地約100多畝,由群雕、碑林、園林、國防園以及展館五個部分組成。進入紀念館的主館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屹立在東西兩側的兩組花崗岩高石浮雕組合群像,其栩栩如生的人物、戰火紛飛的浮雕畫面,重現新四軍將士為了抗擊日寇、衝鋒陷陣的歷史場景。穿越浮雕區,人們會被聳立在廣場中央的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碑吸引,有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重建軍部紀念碑」的碑名和原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撰寫的「鹽城會師記」碑文。廣場兩側,是碑林區,陳列了老一輩革命家以及國家領導人、全國知名書法家的題詞及撰寫的作品,這些作品熱情謳歌著新四軍英勇抗戰的豐功偉績。
紀念館的展覽大廳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物。醒目的藍白相間的「N4A」臂章圖案,鑲嵌在展廳正門的上方,兩側旗幟形狀的花崗岩石雕畫,藝術地再現了新四軍與八路軍在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的歷史畫面。紀念館展覽大廳,由六個展廳和一個將帥館組成。序展廳是整個展廳的第一印象所在,氣勢恢宏的新四軍領導人雕像,以毛澤東起草的關於新四軍重建軍部的巨幅屏風為背景,反映了數十年前劉少奇、陳毅等人在歷史緊要關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風貌。雕塑以一個折斷了的樹根為基石,象徵著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中的慘重損失。但是新四軍的根還在,因此,從根部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寓意著新四軍重建軍部後又在華中大地發展起來。
多元化的展廳風格
進入展廳,1000多件文物、圖片以及資料,猶如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將新四軍在八年抗戰中的光輝業績展現給人們。
第一展廳,主要是展出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在中國的暴行以及全國民眾的抗日怒潮。彼時,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因此,新四軍在湖北的漢口正式誕生。改編後的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東進江南,創建抗日根據地;第三支隊堅持在皖南敵後抗日;其餘部隊則與南下的八路軍一起抗日,這是此一展廳的主要歷史資料。第二展廳主要陳列皖南事變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新四軍與八路軍統一整編、成立中共華中局以及建設華中抗日根據地的歷史。第三展廳主要陳列新四軍在蘇中抗日根據地及蘇北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的歷史。日寇當時不斷蠶食和進行清鄉行動,新四軍應廣大民眾的要求積極進行戰略反攻、擴大解放區、推動根據地民主政權的建設等工作。第五展廳展出新四軍在鄂豫邊的抗日根據地,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在敵人封鎖及受到自然災害的侵襲下,堅持抗戰,完成對武漢的包圍,積極開展局部反攻,配合八路軍南下支隊發展抗日根據地的歷史史實。
第六展廳,系統地反映了新四軍在蘇南抗日根據地反蠶食、反清鄉,抗擊日偽軍隊,南下成立蘇浙軍區、抗戰勝利後編入華東野戰軍、為全中國解放、不懈奮鬥的歷史。各展廳除了展出歷史照片、文物外,還根據抗日根據地不同的內容,配以不同的聲光電陳列手法,也展示了特殊或重大歷史意義的超寫實雕塑、場景、工藝畫等,為展現新四軍的抗戰歷史起到了極佳的效果。紀念館中,還設有新四軍歷史資料館和音像館,為遊客和文史工作者提供專門的服務。建館以來,全國各地的學者、專家,紛紛來到新四軍紀念館查閱資料、交流學術,為各地的軍史、黨史、學術、教育部門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圖片。
改建後更具現代味
新四軍紀念館建於1986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四軍紀念館原有的展覽區已經顯得陳舊老化,為紀念新四軍重建軍部六十周年,新四軍紀念館在保持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融合聲光電於一體的更新改造和新的編排,使人耳目一新。
首先,序廳顯得更加新穎別致。新四軍紀念館的序廳是整個展覽大廳的門面。改版後的序廳,人們會看到新設計的浮雕造型,代表著八路軍與新四軍的兩面巨大的紅旗分列在序廳的兩側。紅旗的旗面上,刻印著《國歌》與《新四軍軍歌》,當兩首歌的旋律交替出現時,人們從中可以感受到戰爭年代的特殊氛圍,感受到八路軍與新四軍融合在全民族抗戰的偉大歷史洪流中。這樣的構思,配合氣勢恢宏的新四軍領導人群雕像,有歷史與現實合一交錯的感覺。
另一個看點是火焰技術的運用。為了體現新四軍是華中人民長城的意境,設計人員將七個展廳的展版分別以長城為牆體進行有關的內容陳列。比如第一展廳設計了長城上的烈烈火焰,比喻抗戰的烽火已經燃燒到長城內外,正是這座長城——新四軍在艱苦的抗戰歲月中,擔任著配合主力、配合正面戰場、配合戰役、配合會戰的偉大任務,成為吸引敵人、扼制敵人的鐵手,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
新開設的將帥館,是改造後的新四軍紀念館最為突出的內容之一。位於展覽大廳二樓第二、三展廳中部的將帥館,陳列了300多位曾經在新四軍戰鬥、後來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將帥們的生平圖片。進入該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鑲嵌在銅牆鐵壁上的三個巨型彩帶勳章,以及新四軍中唯一被授予元帥軍銜──陳毅的巨幅戎裝照片。環顧四周,獨特的版面設計吸引著人們。這些將帥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南征北戰,英勇奮鬥,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自由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六十多米的展覽線上,300多名將帥中,有些曾經在鹽城生活過。
總之,在新四軍紀念館改造的過程中,如何以新的創意展示過去的內容,從而賦予新的特色與特點,編排人員進行了新的嘗試。雖然新四軍紀念館不是古跡,但是從歷史承載的角度來看,已經具有古跡的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有更多人認識到新四軍紀念館的歷史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新四軍的歷史意義,也會被大大發掘。在旅遊品牌的推介中,在現實條件下發掘歷史元素,將成為新興旅遊資源開發與推介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革命老區來說,將歷史的財富轉化為現實的社會發展動力,是一個極為深遠的課題。歷史不是停留在故紙堆中,而是給人實際的幫助與促進,這才是歷史之於現實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