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戰略縱橫論》的戰略眼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2]     我要評論

蔡富有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新近出版的《中國戰略縱橫論》是青年學者蒯轍繼2007年始,每年出一本論文集的第五本了。縱觀蒯轍的這五本論文集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大凡探討國內國際重大問題、危機問題,都注重從戰略學的視野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具有戰略高度的觀點和新見。而本論文集收錄的文章,正如書名所提示的,是對中國國內外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戰略探討分析,或者對中國的重大戰略問題進行評析和建言。相信讀者讀後一定會感悟到作者的戰略眼光、戰略遠見,精闢解析、獨特見地。

中國亟需海洋發展大戰略

 《中國亟需海洋發展大戰略》一文開宗明義指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業已面臨歷史的大轉型,即須從陸地經濟向海洋經濟轉型。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振興太平洋是21世紀世界經濟和世界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因此,中國亟須制定和實施全面系統的海洋發展大戰略。」作者從歷史經驗分析論證中得出結論:「振興海洋經貿和海洋軍事是大國崛起強大的必由之路。」顯然,這也是中國崛起為世界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該文在論述中國海洋經濟戰略的戰略結構、戰略組成等方方面面之後,特別強調:為了國防安全、經濟安全、航運安全、能源安全,為了應對美國、日本、印度等以遏制中國崛起為宗旨的對華戰略挑戰,「中國特別需要加強自身的海洋軍事戰略」,及相關的各項軍事建設,並特別指出,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把海洋經濟戰略和海洋軍事戰略結合成一個整體的、全面的、系統的海洋發展大戰略加以研製、頒發和實施,乃是當務之急」。

 對於如何剷除南海爭端的禍根,消除南海緊張局勢,《因勢利導 借力打力—南海問題中的中國因素簡析》和《解困需開三把鎖—南海問題中的中國策略簡析》兩篇文章認為,中國要因應南海地區戰略環境的變化態勢,改變戰略思路,變換戰略方策,調整或重新制定南海戰略。「中國南海戰略應包含下述幾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南海諸島領土領海防衛戰略,中國南海領土領海行政管治戰略,中國南海資源開發戰略,中國南海政治地緣戰略,中國南海外交戰略,中國南海安全與自由通航戰略等。」為確保上述戰略制定和實施,還必須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立法確權明政規範,例如,「中國南海海洋法,中國南海領土領海防衛法,中國南海行政管治法,中國南海資源法,中國南海資源國際合作開發條例,中國南海安全與通航條例等。」

中美關係說到底是一種交易關係

 關於中美關係,本文集中有多篇文章討論,其中最具新意新見的是《中美關係市場政治經濟學分析之政治市場篇》。該文認為,中美關係說到底是一種交易關係,無論在經貿市場、政治市場、外交市場、軍事市場上,雙方都在進行著討價還價的交易。「當需求與供給獲得平衡時關係就良好,當交易有問題失衡時就出現緊張。這正是中美關係時好時壞,反反覆覆的原因所在。」眾所周知,中美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注定了中美關係在政治市場上存在著無法從根本上達於平衡的矛盾分歧和衝突。美方從傳統反共的意識形態和冷戰思維出發,強求中方提供美式標準的人權、民主、自由產品,而這種要求常隨著美方國內政治行情的起伏而變化。這是中方所堅決反對的。「其實,中國當前的人權、民主、自由產品已經越來越豐富,質量也在不斷改進。中國現今奉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實質是國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搞的是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已全然不同於傳統的社會主義了。」歷史已經證明,還將證明,美國若無視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亦即中國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建設的空前成就和光明前景,頑固地在政治市場上同中方較量、對抗,受到嚴重傷害的將不是中國,而是美國。美方需要順應歷史和時代的進步,放棄你死我活的意識形態舊傳統和視中國為敵人的過時冷戰思維,「用創新思維、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思維,同中方做平等、公正的政治交易,必能贏得中方投桃報李,贏得中國民心,中美關係勢必會好上加好地發展」。

應以「和文化」軟實力

化解對中國崛起的恐懼

 本文集中收錄的在去年2月中旬發表的論文《中國應以「和文化」軟實力化解對其崛起的恐懼》,對於研製中國軟實力發展戰略,無疑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和作用。該文在分析西方國家和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經濟崛起、軍事崛起感到威脅恐懼的自身原因之後,指出:「中國在和平崛起的進程中著力於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快速增長,而有些忽視文明和文化軟實力的跟進和提升。後者與前者非但不匹配,甚至缺位。這從客觀上助長了西方國家和亞洲國家對中國的擔憂、疑惑和恐懼。」為此,該文提出了中國「應以『和文化』軟實力化解對其崛起的恐懼」。

 該文認為:「儘管胡錦濤主席早已提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即對內致力於『和諧社會』建設,對外致力於『和諧世界』構建,但中國尚未把『和』的理念運用開發到極致,深入到中國人民之心、世界人民之心中。」就構建和諧世界而言,「中國還須帶頭堅持和而不同、和而不爭、和而不鬥、和而共生、和而共存、和而共榮的『和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宣傳、推廣傳播,並做到同國際社會一道在世界艱困時和衷共濟,在全球和平時和光同塵,在人類社會進步中和合共榮。」如此高論,實在是絕妙精要。

 本文集所收文章探討評析的都是國內外重大事件及熱點問題,精彩且富有洞見的文章比比皆是,值得讀者鑒賞品味,交流討論。

相關新聞
來論:新特首 新氣象 新希望 新局面 (2012-04-12)
西座內望:公民黨又搵民主黨笨 (2012-04-12)
《蘋果日報》抹黑「大和解」居心險惡 (2012-04-12)
為理明言:政府應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 (2012-04-12)
香港要實現大和解大團結 (2012-04-12)
《中國戰略縱橫論》的戰略眼光 (2012-04-12)
解惑篇:正確理解中聯辦在港職能 (2012-04-11)
龍聲飛揚:促進社會和解團結 聚合治港智慧力量 (2012-04-11)
志強時評:循法律途徑解決「雙非」難題 (2012-04-11)
羅姆尼與奧巴馬展開大選攻守戰 (2012-04-11)
曹思源:對民生投資可增萬億元 (2012-04-11)
緩解宏觀矛盾 釋放通脹焦慮 (2012-04-11)
正論:鄭家純站台為香港 顧大局方能大和解 (2012-04-10)
指點江山:梁振英實現香港兩大轉型任重道遠 (2012-04-10)
發揮香港橋樑作用 展示華僑良好形象 (2012-04-10)
政經多面體:樓價創新高 政府應有所作為 (2012-04-10)
房署打壓言論自由說牽強至極 (2012-04-10)
西方走廊:大選續絞緊美國復甦死結 (2012-04-10)
「兩會」助解香港深層次問題 (2012-04-10)
志強時評:期望梁振英協助中產專業界解決內地執業困難 (2012-04-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