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為理明言:政府應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2]     我要評論

葉偉明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

 在今年初錄得創新高147億盈利的港鐵公司早前宣佈,連續三年根據可加可減機制提出加價,平均加幅高達5.4%,加價幅度更是實施制度以來最高,這令人質疑可加可減機制是否已成為「可加不減」的機制,政府應該全面檢討有關機制!

變成「可加不減」機制

 港鐵按可加可減機制分別在2010年及2011年加價2.05%和2.2%,最新加幅更倍增至今年的5.4%,以今年加幅推算,乘客平均每程多付約三毫子。

 若有留意,港鐵近三年均是在錄得盈餘之下,提出調高票價,2010年賺96億、2011年賺121億,而今年錄得創新高的147億盈利下,仍在可加可減機制下提出5.4%加幅,令人感到港鐵是「賺得愈多、加得愈多」,完全「賺到盡」。

 過去數星期,我在將軍澳、上水、大圍等地區進行簽名行動,反對港鐵大幅加價,不少市民皆主動簽名,並表示非常不滿港鐵帶頭加價。

 港鐵加價所帶出的最大問題是,現行港鐵所用的可加可減機制竟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所用的機制完全不同,甚至較寬鬆,因為同樣是可加可減機制,巴士公司加價是需要得到行政會議批准,但港鐵則獲豁免,可以「想加就加」。

 其次,巴士公司申請加價時,政府會參考方程式運算結果及一籃子因素,包括上次票價調整帶來的收益、未來回報預測、巴士公司的回報率、市民負擔能力及服務質量等來評估加幅。若巴士公司的回報率逾9.7%,超出的盈餘須回饋市民,在票價上提供優惠或減價。

引入市民負擔能力及服務質量

 相反,港鐵的加價方程式則非常簡單,只是「0.5×綜合物價指數變動+0.5×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 - 生產力因素 = 票價調整幅度」,這完全沒有關顧到市民負擔能力這核心問題。

 這令人懷疑,是否因為政府是港鐵大股東,所以監管港鐵加票價時是會較為「鬆手」?是否乘搭港鐵的市民沒有經濟負擔問題呢?故我認為,適逢政府今年會檢討有關機制,政府應全面考慮有關問題,例如參考套用在巴士公司的可加可減機制,引入市民負擔能力及服務質量等因素來評估港鐵票價的加幅。

 若政府能夠改善有關機制,相信會較公平及客觀地去評估港鐵的加價幅度,避免港鐵「想加就加」,當然港鐵亦應提供更多乘搭優惠、設立更多港鐵特惠站及增設月票制等,以回饋市民。

相關新聞
來論:新特首 新氣象 新希望 新局面 (2012-04-12)
西座內望:公民黨又搵民主黨笨 (2012-04-12)
《蘋果日報》抹黑「大和解」居心險惡 (2012-04-12)
為理明言:政府應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 (2012-04-12)
香港要實現大和解大團結 (2012-04-12)
《中國戰略縱橫論》的戰略眼光 (2012-04-12)
解惑篇:正確理解中聯辦在港職能 (2012-04-11)
龍聲飛揚:促進社會和解團結 聚合治港智慧力量 (2012-04-11)
志強時評:循法律途徑解決「雙非」難題 (2012-04-11)
羅姆尼與奧巴馬展開大選攻守戰 (2012-04-11)
曹思源:對民生投資可增萬億元 (2012-04-11)
緩解宏觀矛盾 釋放通脹焦慮 (2012-04-11)
正論:鄭家純站台為香港 顧大局方能大和解 (2012-04-10)
指點江山:梁振英實現香港兩大轉型任重道遠 (2012-04-10)
發揮香港橋樑作用 展示華僑良好形象 (2012-04-10)
政經多面體:樓價創新高 政府應有所作為 (2012-04-10)
房署打壓言論自由說牽強至極 (2012-04-10)
西方走廊:大選續絞緊美國復甦死結 (2012-04-10)
「兩會」助解香港深層次問題 (2012-04-10)
志強時評:期望梁振英協助中產專業界解決內地執業困難 (2012-04-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