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都說九零後港孩沒禮貌,不懂尊師重道,見了長輩不打招呼,收取禮物,也不懂得道謝,碰上這些寶貝,成年人便一肚子氣,歸咎於港孩沒家教。
事實也真的有「家」而無「教」。家境環境好的,父母各自外出工作,每周父母子女相處,平均不到三十分鐘,從小交由外傭照顧長大,要風要雨,外傭管不了也不敢去管;至於家庭環境惡劣的,父母為口奔馳由朝忙到晚,也沒足夠時間關注到小兒女待人接物吧。
再說,其中不少港孩父母,自己可能也是這副德性,或者讀歪了書,對民主自由一知半解,怕了那個「管」字,不想在兒女面前擺出家長面孔,(因為家長一詞,已給人抹黑多年了),自己對禮貌都不重視,便索性給與兒女自由自主,自生自滅,任由兒女性格自然發展。
或者因為這類港孩見多了,年前探訪過幾戶澳門親友,澳孩給我們的感覺就有點「驚艷」了。第一印象,就是他們開門見到客人,不用父母吩咐,就已主動招呼,不像港孩那麼愛理不理;父母跟客人談話,澳孩一直靜坐在旁臉掛微笑,我們少年時,面對長輩談話,正是這個樣子;要是港孩,看到「老餅」聚頭,早就一臉煩厭,溜之大吉。
有天在澳門朋友家留宿,晨早大人們在客廳談話,八九歲的兒子從房中出來,就行到我們面前說早安,港孩從來就沒見過那麼乖巧。
可不知道是不是個別家庭的教養,好奇心驅使下,碰上放學時間,就留意路上的中小學生了,感覺上也真的比港孩文靜得多,香港的初中男女生,十三四歲不少已成雙成對,甚至目中無人攬頭攬頸,連穿著校服口啣香煙說粗話的女生也不罕見,澳孩相對便比較遲熟,女生的嘴巴也乾淨。不由醒悟:雖然一水之隔,澳門大多家庭還沒有沾染到香港的風氣,大概澳門父母工作沒那麼狂熱,總有較多時間留在家中管教兒女,這一點,值得港父港母三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