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名人面對面:著名軍旅歌唱家 李丹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她經常在很多大型場合演唱。

 她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198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後來進入中國音樂學院深造,師從金鐵霖教授。1991年,她加入第二炮兵政治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圓了她的軍人夢。她是李丹陽。

 軍旅歌唱家,一個不尋常的職業,也是一個普通人不會選擇、難以想像的職業。對此,李丹陽直言:「我覺得從事這個工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父母成就音樂之路

 小時候,她的父母就非常喜歡文藝、喜歡唱歌,特別是父親,十分喜歡拉二胡。「我們家三姐妹,我是最小的,自小就受到兩位姐姐的關愛,爸爸拉琴,姐姐彈琴,我就唱歌,可能是天賦的關係,我父母的聲音都不太好,反而外婆的聲音特別好,基於隔代遺傳,我天生就有一把較好的嗓子。」在那個年代,能夠學習唱歌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父母還給她們買了彈簧琴。「它是一個很小的鍵盤,用硬片彈撥而發出聲音,有點像現在的弦樂,三弦琴和琵琶一樣,一隻手按琴弦,另一隻手撥片,放在桌子上就能彈。除了彈簧琴,還有口琴,都是我們那個年代最普及的樂器。」

 不久,在啟蒙老師的鼓勵和父母的支持下,李丹陽考上了音樂學院。她指那時要得到父母的支持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音樂算是很前衛的科目,而她的文科表現尚算不錯,所以父母都想她考到一所正規的大學,學學文學或者其他學科,例如地理、歷史或者政治、英語等等。由於她唸的是文科,所以他們都想她成為一個文科的大學生。但是到了後來,她的音樂老師和父母討論之後,都很支持她學習音樂,給了她很大的空間。「我覺得家庭環境很重要,更意想不到的是在很多同學都很緊張地準備高考的時候,我已經通過了藝術學院的高考,提前取得了錄取通知書。」

一切都是機遇

 李丹陽對自己的經歷很感恩:「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我喜歡唱歌,又能夠順利考上藝術學院。有時候,人還是靠機遇,我機遇好,遇到了很多老師和伯樂;我機遇好,有一個理想的家庭環境,讓我能夠施展自己的愛好。」她坦言她不是三姐妹中嗓子最好的一個,二姐的嗓子比她好,但因為她沒有遇上伯樂,沒有被發現,沒有人提供條件讓她去學唱歌、參加比賽。「所以,人的機遇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一開始學習唱歌的時候,她才發現唱歌很難,不是說張開嘴巴、樂感好、節奏強就能學好音樂。這是上天賦予人的,當然後天的勤奮努力也很重要。「所以我經常跟年輕人說,要自強不息,從事藝術的人首先要有天賦,再配合後天的勤奮和努力。」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剛剛接觸鋼琴的時候,那時鋼琴課是必修的,但她考大學之前,幾乎都沒有接觸過鋼琴,手指都不知道怎麼放,同時又要學和聲,要學文化概論,要聽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戲曲和西洋歌曲,雖然這一切她都很喜歡,但那些鋼琴、理論、和聲等概念,她都覺得很難,甚至想過退學。「不過,萬事起頭難,我覺得人要堅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克服難關。」

與歌廳格格不入

 1986年,李丹陽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破格被分配到重慶市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但她不久便放棄了在重慶的發展而去到北京,她說自己是很純正的北漂。那時她在重慶備受關注、呵護和重用,她說能當上當家花旦已經感到非常滿足。「但爸爸媽媽和姐姐都在成都,自己孤家寡人留在重慶不免感到孤單。當然,也有很多人關心我,他們知道我是一個大學生,都覺得我很單純,像個鄰家姑娘似的。」而她也是團裡的主要演員,有任何大型的活動她都會參加,包括跟團到全國巡迴演出、出國訪問,甚麼好事都有她的份,很多人都很羨慕。但後來有一種現象出現了,就是文化市場不太景氣。她們的演出也漸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歌廳。

 八十年代中旬,歌廳十分盛行,就是那些在唱歌家旁邊跳舞的人。當時能夠被各大歌廳邀請去唱歌的都能賺很多錢,生活可以過得很不錯,也可以提高知名度等各方面的條件。「但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學生,從小便被教育去走一條陽光大道,在歌廳唱歌,有人在旁跳舞,我就成了伴唱,加上這種對藝術並不是太尊重的場所,不應該是我去的地方。」

生命中的伯樂

 「深想一層,其實每個人對他生存的空間和生活的方式、對藝術和人生的價值,取向都不一樣,那時受到各個歌廳和樂隊的邀請,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因為機會很多,但最後我放棄了。因為我認為應該堅持自己的信念,保持自己的純潔,在歌廳唱歌沒有面子,那裡甚麼人都有,抽煙的,喝酒的,跳舞的,我適應不了這樣的環境。或許跟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有一點距離,我感到鬱悶,開始猶豫,不知道該怎麼辦。」然而,面對這麼多的誘惑,李丹陽依然很堅定,她清楚自己不喜歡這種方式,哪怕可以賺更多的錢。

 跟舞團去商演,走上舞台,走向世界,她反而可以接受,起碼這是一種藝術。「後來我決定到北京學習、進修,很多老師在我困惑的時候都會幫我,他們認為,以我這麼好的條件,到北京去跟我從來不敢想像的著名歌唱家──金鐵霖老師學習絕對沒有問題。這點我確實不敢想像,但最後通過種種的努力和許多熱心老師的幫忙,夢想真的成真了。」其實當時很多人反對她這樣做,說她剛剛大學畢業,有甚麼資格得到大家的重視,還要以重慶市文化局的名義送她去進修學習。那時的局長非常愛護人才,她自己也懂藝術,也算是李丹陽的恩師。「我才畢業兩年多,她居然同意我去北京學習,而且是公派,很多人找她說憑甚麼是我,應該送他們去。但周局長說她就是喜歡我,就是想讓我去深造、去學習、去發掘我的藝術才華。當時我非常感動,而且沒想過走出了重慶以後,我的人生就改變了。」

離開不是為了自己

 學成以後她回到重慶,她表示:「我們的思想就是出去學習、學有所成以後,一定會回重慶。在1990年,我參加青年歌唱比賽,獲獎後很多團體來邀請我,我堅決不去北京,不願到別的團體,並不是因為我不想走得更高更遠,而是我要對得起重慶對我的培養,全因這裡是我的藝術搖籃,我的第二故鄉,是重慶市委書記親自簽名把我從教育部門過渡到文化局的,文化局長如此愛護我,在我這麼年輕的時候又給了我這麼多的平台去深造,所以我要對得起他們。」那後來為甚麼又離開這個地方?

 她說:「不是說經不起誘惑,而是我發覺重慶的文化市場沒有改變,和我走的時候一樣,沒有更大的平台和空間去發展和進步,我學成之後去歌廳唱歌更顯得格格不入。同時,我們的二炮部隊一次又一次希望我能到軍隊去,我去過一次以後,重慶歌舞團團長很生氣,他說難得培養一個人才,又被撬走了,因為在我之前,他們已被撬走了一位女歌手。」

 到現在為止,她在北京已經二十年了,吃的、住的都很了解,也見證了這二十年來北京的發展和變化。她依然很感激那些幫助過她的重慶領導,「因為他們給了我強大的推動力量,我才能走得這麼高,這麼遠。」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聯合播出之《文化名人面對面》。節目逢星期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在普通話台播放,港台網站(rthk.hk)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相關新聞
文化名人面對面:著名軍旅歌唱家 李丹陽 (2012-04-21) (圖)
名.飲食:日本刺參首選關東 (2012-04-21) (圖)
戲夢人生 侯孝賢 (2012-04-21) (圖)
人物小檔案 (2012-04-21) (圖)
《10+10》 (2012-04-21)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潘曉婷 中國九球天后 (2012-04-14) (圖)
名.飲食:識食海參 還要識價 (2012-04-14) (圖)
王全安:自己面對,自己盡興 (2012-04-14) (圖)
王全安.年代記 (2012-04-14) (圖)
王全安.作品獲獎記 (2012-04-14)
文化名人面對面:常昊 永不言敗的棋壇國手 (2012-04-07) (圖)
名.生活:選海參 渾圓豐厚和乾身 (2012-04-07) (圖)
寫作,是活的方式 (2012-04-07) (圖)
《四書》第一章:《天的孩子》節錄 (2012-04-07)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黃豆豆以舞蹈述說人生 (2012-03-31) (圖)
名.飲食:揀活鮑 別「瞓覺」 (2012-03-31) (圖)
愈剪愈精彩 李云俠的紙上人生 (2012-03-31) (圖)
李云俠小檔案 (2012-03-31) (圖)
作品簡介 (2012-03-31) (圖)
《懶貓失油》 (2012-03-3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