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最新一期審計署報告,披露了花費納稅人7.71億元建築費的柴灣青年廣場,一方面嚴重虧蝕,開業首兩年便共虧損多達7,610萬元。另一方面,所謂「青年」廣場,竟又名不副實,青年人的使用率偏低,結果不但未能有效服務青年人,更要每年從公帑中撥款補貼虧損,端的是「兩頭唔到岸」。我認為要改善目前情況,可研究根據廣場的實際條件和發展目標降低租金水平,優惠真正與青年人有關的團體籌辦活動,以吸引更多青年團體使用青年廣場。
選址偏遠租金不低
青年廣場是前特首董建華在1998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興建,以作為青年發展活動基地的計劃,原意是不錯的。而且前年才正式全面啟用的青年廣場,總面積達四萬平方米,當中為青年人提供的設施相當全面,包括了旅舍、綜藝館、表演及展覽平台、劇場、辦公室、多用途功能室、零售店舖和餐廳等。
可惜這個設備完善的青年廣場,卻備受青年人冷落。例如青年廣場在過去兩年舉辦的2,130項活動中,只有52%是與青年相關,其他的活動卻「包羅萬有」,由長者健康諮詢、長者團體畢業典禮、佛學講座,以至樹木風險評估訓練及家族基金會議等都有。而其他包括零售區、會議室等設施的使用率則近乎於零,可謂收入全無。此外,青年廣場內設有148間客房的旅舍,過去兩個年度出租予青年團體的比率,亦僅為18%和34%,低於要求的40%。
青年廣場之淪落至入不敷支,而又不受青年人及相關團體垂青,我認為原因是青年廣場的選址「先天不足」及租金不便宜之故。首先柴灣是一個人口比較老化區域,根據審計報告引用統計處的「2010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本港18 區人口的年齡中位數介乎37歲至43歲,但東區的年齡中位數卻是42歲,故本區的「客路」已然不足。
相反,新界各區的年齡中位數則介乎37歲至40歲,人口較為年輕,但可惜青年廣場卻設於柴灣。審計署曾訪問了5個非政府機構,結果都認同青年廣場對居於新界的青年來說極遠,既往返需時,且車費不菲。舉例說,一名居於沙田的青年人,如乘坐港鐵往返青年廣場,便需要花上近2小時和29.6元車費。
此外,民政事務局顯得無心監管,亦是令青年廣場變得非驢非馬的原因之一。政府是透過公開招標,將青年廣場的租務、宣傳等工作,外判予一私人公司,總合約費用高達3.71億元,但卻似乎過分將商業元素引入這類本屬非牟利項目的設施,令青年團體和組織因為租金不低、門檻過高、手續繁複等因素而無緣問津。
檢討租金增加青年活動
我認為政府不能再坐視珍貴的場地資源丟空,又或出現青年人不使用青年廣場的「文不對題」情況,既然青年廣場已然在柴灣落成,則應該盡可能吸引更多青年人使用這個為他們而設的廣場。首先是需要加強與青年團體的合作,以增加青年活動的數目,並加強青年廣場的推廣,特別是向青年團體及學校等進行宣傳,同時需要檢討現行租金策略,務求以青年人可負擔的價錢,將青年廣場的場地及設施租予他們。
此外,有青年團體認為青年廣場欠缺重點主題或鮮明形象,故難以吸引青年人參與活動,建議參考海外經驗,在青年廣場每一層提供獨特主題和服務,如台灣的Y17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每層都有特定的主題,如地庫為溜冰場、1樓設有書店、9樓設有國際級攀岩牆,及10樓為青春舞道館等,都深受歡迎。我認為這都是值得參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