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熾華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未來施政是「穩中求變」,這是一個求實、進取和可行的施政理念。恰似一位園林藝師,要使香港「這株樹」枝葉繁茂,開花結果,就必須剪枝、嫁接求變;但求變化必須穩妥建基於肥厚的土壤和扶植原來的主幹之上才能成功。穩是基礎,變是進取,正是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和港人要求的相輔相成之聰明口號,難怪咸認為切實可行了。
穩是基礎,變是進取
既然「穩」字當頭,穩甚麼、怎樣穩就首先要回答。根據中國和西方的雷同共識和理論,穩,就是要穩國家和穩政府。因為,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國家或政府,社會各行其是,就不能保障香港社會的政治、經濟和金融的正常運作,不能保障香港市民廣泛享有民主和安居樂業,為此要固本培源。
固本首先要固香港社會對國族的認同之本,因國族認同的缺失可產生強大的離心作用。「一旦人口中有一股龐大的勢力發覺自己在種族、文化、語言或宗教方面與生活在同一片領土上的其他人群截然不同時,他們就可能被發動起來,建立自己的政府或效忠別國政府」(引自王紹光《袪魅與超越-反思民主、自由、平等、公民社會》,以下同)。只有港人都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才能同心同德把香港建設好、管治好、安定好並繁榮起來。
其次要確定香港的核心價值。「核心價值就是絕大多數人接受、內化的價值觀念體系,它構成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是凝聚社會精神的『膠合劑』。換言之,社會核心價值是社會分散又互相競爭的個體凝聚的共同理念」。「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和保證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方針,應是香港共同要維護的核心價值:一國,是確認香港的母體是中國,香港人是中國人,這樣香港「這棵樹」才有了根和生長的土地;兩制,是一國母體衍生出來的分枝;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香港要有自己的原來特色,就需不受外來干預和代替,應讓港人自己來幹;而繁榮、穩定是港人的共同願望之果。這就是香港人的「膠合劑」,再沒有比此更能團結在一起的核心價值,故要宣傳、維護和不遺餘力地貫徹、執行。
其三,特區政府的原來公務員團隊是香港「樹」的主幹,必須善用和發揮,因按去年王光亞主任所肯定,「香港十六萬公務員隊伍是重要的愛國愛港中堅力量之一」,固本是凝聚公務員的團結和發揮他們的作用。
其四是土壤為穩固之本。香港的土壤是「民本」,以民為本就是以港人為本。港人當然包括底層市民、中產階級、商人巨賈、知識專業人士和青年學生等。要反覆用上述核心價值凝聚最廣泛的和解大團結,治港才成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穩不求變是守舊,變才能進取創新。變甚麼?按國內外有關國家政府保障民主政治的職能:一、維護國家和香港安全與公共秩序的能力;二、加強政府的汲取能力即稅制改革;三、加強政府的「濡化」能力即國民教育;四、加強政府的統領能力和規管能力;五、改革財富的再分配使之更趨正義、合理。而以上五項,是因為「有效政府是可持續民主的前提和條件」。
政府應適度有為
改變財富分配不均乃當務之急。長期以來,政府「大市場小政府」原則使政策越來越向有錢人傾斜,「不干預」政策也使財富更多流向大地產商。貧富懸殊醞釀著深層次矛盾日益尖銳和社會危機,必須設法改變此種狀況。改變的方法是把社會蛋糕做大分好。一要促進勞資的和諧調動勞資生產積極性;二要改革稅制使政府有汲取財富稅收的門路和能力;三要照顧弱勢社群使他們有「做人的尊嚴」;四要集思廣益使政策更貼近現實、貼近群眾、貼近將來。
改變還要用人唯賢,剔除貪腐無能的顢頇、迂腐者,大膽提拔堅持法治、強政勵治者。改變更要加強對國民認同和核心價值的「濡化」教育,改變將道德及國民教育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等等。
「穩中求變」是求實而又進取的施政理念,因「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語),盼梁振英未來治港有耳目一新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