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細說新語:內地「醬油課」搶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3]     我要評論

 過去幾年來,新詞語、潮語、銳詞等風行內地網絡,「打醬油」就是其中一個。熟悉網絡詞語的人一定都知道「打醬油」的由來和含意。大概是2008年,一位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市民,受訪者應答說:「不關我事,我是出來打醬油的。」意思是指「路過」、「不關我事」。

 這句話在網絡上迅速爆紅,「打醬油」也成為當年的流行語,並且衍生出了「醬油族」等一系列新詞。

上課不常點名 考試容易

 近來,這股潮語風吹進大學,出現了所謂「醬油課」、「潮課」。「醬油課」是指在內地大學裡那些「上課不常點名,考試容易通過,學分容易到手」的課程。據報道,不少大學生在選課時往往會優先選擇這類「醬油課」。

 「醬油課」受歡迎,一方面是有些學生上了大學後就鬆一口氣,把上大學的目的簡單視為混學分、拿文憑、找工作,只求過關不重收穫。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和管理都相應鬆懈,有些教師也忽視教學。這種現象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

 據報道,今年3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把提高教學質量列為最核心、最迫切的任務。希望可以扭轉「醬油課」的風氣。

「潮課」新奇刺激 提積極性

 與「醬油課」相映成趣的是「潮課」。這是指有些學校為了「趕潮流」,迎合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別開設一些新奇刺激的課程,吸引學生爭相選讀。據媒體報道,具代表性的「潮課」有《哈利.波特與遺傳學》、《三國殺攻略教程》、《愛情心理學》、《奧斯卡經典電影欣賞》,乃至研究品酒、星座、化妝等等。

 對於「潮課」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學術界、社會上有不同看法。一種認為有助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種則認為是一場「鬧劇」。孰是孰非,有待觀察。

香港歐美等地 名堂不同

 其實,不論「醬油課」還是「潮課」,在香港以至歐美等國家,應該是早已有之,只不過名堂不同而已。在上世紀歐洲很多傳統大學,學生獲大學錄取後可自由選讀或旁聽不同課程,有的甚至到咖啡店或啤酒屋和同學討論各方面有關論題而不上課,直到自覺時機成熟就報名考試及提交論文,成功通過後則畢業並獲得學位。現在經常談及的「通識教育課程」與有系統的「潮課」是否有相同之處,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 ■教院語言資訊科研中心蔣震(語言科學)講座教授鄒嘉彥主持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新聞
通識課津善用餘款 使用期延長1年 (圖)
港大教授任詠華 膺美國科院外籍院士 (圖)
寫程式「叻過」男仔 IVE生獲英獎學金 (圖)
香港杯外交知識賽 公眾組可網上答題
孫公談國民教育:「光明黑暗面」都觸及 (圖)
逼會計生答「企管」文憑試被質疑「出錯題」
學海無捱:通識科學習「八達通」之二—「達」
內地升學系列:港生備戰內地聯招 「雞精班」報名增四成 (圖)
內地升大預備班辦學三難 (圖)
中國大學莎劇賽 免費門券周一派 (圖)
校園放大鏡:朱石麟中學師生訪星交流 (圖)
資助課程非本地生五年增九成
內地升學全攻略:內地學歷 銜接世界
細說新語:內地「醬油課」搶手
用者自付:減垃圾廢物 徵費最有用 (圖)
概念圖:香港擬推垃圾徵費計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