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用者自付:減垃圾廢物 徵費最有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港人每日製造超過9,000公噸廢物,足以填滿3個標準游泳池,情況令人關注。 資料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

 港人每日製造9,100公噸廢物,足以填滿3個標準游泳池,每日人均製造1.28公斤固體廢物,較不少已發展國家或地區高。環保團體「地球之友」估計,港府去年共花逾12億港元處理廢物,可見垃圾的「價值」驚人。

 政府現時主要以堆填方法處理垃圾,按照目前情況推算,本港3個堆填區最快將於2018年「爆滿」。不過,焚化處理亦非長治久安之策,其所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令人擔憂。因此,政府早前建議推出「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下稱垃圾徵費),希望按「用者自付」的原則,鼓勵社會從源頭減廢,並參考鄰近地區的做法,提出4大徵費方案供社會討論。 ■黃德正 中學通識教育科教學助理

新聞背景:港府擬推廢物收費 扭轉市民陋習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年初正式推出垃圾徵費的諮詢文件,當中提出4大方案,包括「按量收費」、「按近似量收費」、「定額收費」以及「局部收費」。政府建議開徵廢物收費,以經濟誘因促使巿民改變生活習慣,減少廢物產生,並通過寓禁於徵的方式實行源頭減廢,鼓勵市民與生產商減少製造廢物。

參考日韓台經驗 助拓回收業

 該計劃參考日本、台灣及韓國等地的經驗,強制推行垃圾分類及回收,並資助回收再造業發展,將垃圾轉為可循環再用的資源,既可紓緩堆填區爆滿的壓力,也可為本港經濟開拓新產業。

 目前,香港每天運往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超過9,000公噸,每日人均棄置1.28公斤固體廢物,較不少已發展的國家及地區都要高;但堆填區將難以應付不斷增加的廢物數量,因此,從源頭減廢便成為當前急務。韓國、台灣等地過去都同樣面對垃圾處理的問題,但通過垃圾徵費等方式,成功令垃圾製造量大幅下降。其中台北市家居垃圾棄置量,由2000年開始實行至今,減幅高達65%,可見寓禁於徵對減少垃圾發揮一定作用。

新聞背景:2018年─港堆填區「逼爆」

 香港目前主要以堆填區處理廢物,它們分別位於屯門稔灣、將軍澳大赤沙和打鼓嶺。這3個堆填區共佔地271公頃,每年運作費用逾4億港元,而每日處理的垃圾量由2,794公噸至8,202公噸不等。按此數字推算,預料最遲到2018年,所有堆填區都會飽和。

所有焚化爐已「執笠」

 香港早期有4個焚化爐,分別是堅尼地城焚化爐、荔枝角焚化爐、梅窩焚化爐和葵涌焚化爐,並由環保署管理。然而,政府已於上世紀90年代初分階段關閉及清拆焚化爐,並於2008年完成清拆。

燃燒產生致癌氣體 民眾強烈反對

 顧名思義,焚化爐是透過高溫將垃圾燃燒殆盡,它可將固體廢物的體積減少9成,紓緩堆填區的壓力。然而,焚化爐最大的問題是會於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如二噁莢等致癌的有害氣體,影響海水和空氣素質,因此每當政府提出興建焚化爐,都會引起附近居民的強烈反對。

 港府早前建議重新興建焚化爐,並擬選址大嶼山以南的石鼓洲,未來會就建議申請立法會撥款。   ■參考資料:《香港文匯報》、環保署

正反對對碰:環團最撐 VS 商民頭痛

 以下會從正反兩面分析垃圾徵費的好處和壞處。

好處:「懲罰性」經濟措施最奏效

 根據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引入收費會減低市民製造廢物的意圖,最立竿見影的就是減少家居垃圾。無論哪一種徵費方式,其收費都與垃圾量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即垃圾量越多、收費就越高,因此住戶會傾向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垃圾,如廚餘。

 韓國推行垃圾徵費6年,垃圾量由最初每日近5萬噸減至約現時的2.7萬噸,減幅高達44%;焚化爐數目由9個減少至4個;當地廚餘量更僅為本港1/4。垃圾徵費措施亦間接有助提高其他廢物的回收比率。

想一想:

 1.徵費如何成為減廢的誘因?

 2.源頭減廢有何好處?

3.討論徵費措施對促進回收業的成效。

源頭減廢─治本之策

 完善的垃圾徵費政策可以發揮牽頭作用,將問題癥結重新聚焦於「源頭減廢」,令公眾審視自身責任和調整行為習慣。

 面對廢物處理的議題,政府過去一直著眼於事後處理,如興建堆填區、焚化爐(目前已全數關閉)等,未能「搔到癢處」,而且這些處理方法長遠而言會遺害後代,有違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例如焚化爐會釋放大量有毒氣體,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健康;而堆填區內的有機物會產生污水和沼氣,一旦爆發疫症,難以收拾。

 垃圾徵費則從控制垃圾源頭著手,屬治本之策,同時亦能紓減堆填區和焚化爐的壓力。

想一想:

4.為甚麼港人的源頭減廢意識薄弱?

好處:擴闊稅基 增加庫收

 垃圾徵費是變相向全港各階層徵稅,根據台北和韓國的經驗,兩地政府每年向每戶徵收約500港元的垃圾處理費。縱然兩地政府表明垃圾徵費並非以增加庫房收入為目標,但客觀而言,這無疑能為庫房帶來穩定的經常性收入。

 香港一直奉行簡單稅制,稅種主要為直接稅─如薪俸稅、利得稅等;至於牽涉範圍較廣的間接稅則乏善可陳,因此香港常被人批評稅基狹窄。而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亦是依靠賣地等非經常性收入,令政府難以作更長遠的發展規劃。

 引入垃圾徵費帶來經常性開支,可助政府推行較長遠的政策,惠及整個社會。

想一想:

5.垃圾「稅」如何增加政府收入?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

壞處:回收分類未做好 再推新政阻滯多

 有人提出,減少廢物可循減廢、回收和徵費3方面入手,而政府自建議推行垃圾徵費後,輿論一直反應正面,認同政策本意良好。然而,無論台北或韓國,兩地推行有關政策前,都會先推出類似「垃圾強制分類」的措施,讓市民習慣減廢和分類垃圾;惟現時香港則未有完善的廢物回收或分類政策,導致港人的廢物回收意識薄弱,增加垃圾費開支。環保團體「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認為,若市民清楚知道做好回收,令垃圾量大減,便能減低徵費,屆時推行垃圾徵費計劃的反對意見亦會較少。

想一想:

6.政府在未有減廢回收政策的情況下推出垃圾徵費計劃,將會遇到甚麼困難?

壞處:增加營運成本 恐由消費者埋單

 環境局提出垃圾徵費方案後,有社會意見認為應由工商界先行,因為他們排放的廢物量遠較一般住戶高;但這會增加工商界的經營成本,尤對中小企構成壓力,到頭來轉嫁予市民。

 工商界的廢物量大,尤以食肆為甚。誠如前述,香港社會的廢物分類觀念薄弱,影響政策成效。有食肆負責人說,由於他們將廚餘、餿水等與其他垃圾統一處理,增加整體垃圾量。據估計,目前一般酒樓每月棄置1.8萬公斤垃圾,若以每公斤0.4元計算,每月的營運成本將額外增加7,000元,屆時恐會將成本上漲轉嫁消費者。

想一想:

7.若垃圾徵費措施先在工商界推出,最後難免會將成本轉嫁消費者,這會否違反政策原意?為甚麼?

壞處:工商界未必驚 市民百上加斤

 徵費雖然被視為最有效的減費措施,但這難免向社會傳遞「有錢使得鬼推磨」的訊息。而對大企業、大財團而言,徵費亦未必具懲罰性和阻嚇性。首先,徵費的金額並不龐大,未必能降低他們的利潤,他們可能會無視徵費,繼續排廢;其次,他們亦可輕易將增加的成本轉嫁消費者,最後或會造成「企業排廢、市民埋單」的局面。

 事實上,無論家居或工商業界,均不可能做到完全無垃圾。對基層家居而言,在這個「生活必需品」的項目上徵費,無疑會令他們的生活百上加斤。

想一想:

8.試討論垃圾徵費是否巧立名目的稅項。

9.透過經濟誘因減廢會帶來甚麼負面影響?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

小知識:4大收費方案

 現在讓我們認識上述4大方案的內容。

•按量收費:這項徵費措施參考台北、首爾和東京的徵費方法,每戶均需使用政府的專用垃圾袋(容量由2公升至120公升不等),而每公升垃圾的收費由0.1港元至0.18港元不等。以台北為例,當地強制每戶購買專用垃圾袋,市民需於指定時間和地點將垃圾袋交予收集車隊,而不使用專用垃圾袋的垃圾將被拒收。

.按近似量收費:目前台灣大部分地區均以此方法徵費。政府會以該住戶或商戶的用水量作為參考指標,並以此釐定其收費金額(各地收費準則各異),一般而言每立方米耗水量由0.47港元至1.13港元不等。

.定額收費:新加坡、北京和廣州目前均採用此措施收費。此方法是按不同地區及居民身份(以非本地居民及本地居民劃分),向住戶徵收定額的月費,而費用由1.22港元至44港元不等。

.只向工商業收費:由於工商業界的垃圾製造量遠較住戶多,因此政府建議只向工商界「開刀」。參考新加坡的做法,政府建議為堆填區、焚化爐等設施訂立「入閘費」,工商界每次運送垃圾到該設施時,均需繳付「入閘費」。而「入閘費」的水平則按設施的地區釐定,每公噸垃圾的費用由461港元至486港元不等。 ■參考資料:《香港文匯報》、環保署

小知識:何謂都市固體廢物?

 都市固體廢物主要有3大類,包括家居固體廢物、商業固體廢物及工業固體廢物。

.家居固體廢物:在住宅及公眾地方所產生的廢物,包括從住宅大廈、公眾垃圾箱、街道、本港海域及郊野公園收集的廢物。

.商業固體廢物:在商業機構、食肆、酒店、辦公室及私人屋苑街市所產生的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在所有工業活動所產生的廢物,但不包括建築及拆卸廢物、化學物或其他特殊廢物。  ■參考資料:環保署

延伸閱讀:

1. 《香港的環境:廢物》,香港環保署網頁 http://www.epd.gov.hk/epd/tc_chi/ environmentinhk/waste/waste_maincontent.html

2. 「香港減廢」官方網站 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chi/index.htm

3. 《垃圾徵費爭議大 分類回收更關鍵》,《香港文匯報》,2012-01-11 http://trans.wenweipo.com/b5/paper.wenweipo.com/2012/01/11/ WW1201110003.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通識課津善用餘款 使用期延長1年 (圖)
港大教授任詠華 膺美國科院外籍院士 (圖)
寫程式「叻過」男仔 IVE生獲英獎學金 (圖)
香港杯外交知識賽 公眾組可網上答題
孫公談國民教育:「光明黑暗面」都觸及 (圖)
逼會計生答「企管」文憑試被質疑「出錯題」
學海無捱:通識科學習「八達通」之二—「達」
內地升學系列:港生備戰內地聯招 「雞精班」報名增四成 (圖)
內地升大預備班辦學三難 (圖)
中國大學莎劇賽 免費門券周一派 (圖)
校園放大鏡:朱石麟中學師生訪星交流 (圖)
資助課程非本地生五年增九成
內地升學全攻略:內地學歷 銜接世界
細說新語:內地「醬油課」搶手
用者自付:減垃圾廢物 徵費最有用 (圖)
概念圖:香港擬推垃圾徵費計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