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詩人甲:獅子山下一關帝廟花費鉅額公帑重修,還請了大師級教授撰聯,曰:「英名震華夏;祈福保平安。」真嚇壞人!
詩人乙:廟門掛五字短聯未免小家子氣。五言聯還要拗救,一病。「英名」怎樣對得起「祈福」?上下聯失對,二病。下聯措辭庸俗不堪,而且牛頭不對馬嘴,三病。
潘國森:按香港風俗,大學教師普遍有特權,不可批評,否則就是「干預學術自由」,或者是「博出位」。大學教師的韻語,可名之為「上庠體」,平仄、詞性都可以寬泛一點。
詩人丙:喂,人家是教授,你怎麼低貶為「講師」?
潘:老人家耳背,小生說「大學教師」,乃是「大名」。低至導師,高至教授都包羅在內。「大學講師」則是「小名」,舊制有之,新制都改成了教授。想當年,小生上大學的時候……
甲:不要想當年,且談當下。
潘:好!首先,各位前輩需當明白,人家既是鎮校之寶的「大師」,決計錯不了。
甲:歪理!姑且聽聽你還有甚麼解釋。
潘:其次,詩無達詁。有了這兩個大前提,小生才可以為大師「解話」。「英名」對不起「祈福」,「英名」與「華夏」卻是句內自對;「祈福」對「平安」亦句內自對。
乙:句內自對?
潘:正是,如《千字文》:「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這「海鹹」當然對不起「鱗潛」。但是「海鹹」對了「河淡」,「鱗潛」對了「羽翔」,然後兩句才對得上頭。
乙:怪論!這是兩碼子事。
甲:潘生莫再胡說八道,「英名」是形容詞加動詞,有人稱為「狀賓結構」,怎樣對得上「華夏」?
潘:長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華夏」可以是「同義並列」。但「大師」要對得「工整」,卻是英對華,植物類相對呀!
丙:如此說教授何止有特權,簡直有霸權。潘郎倒不如說:「對是對,不對也是對便是!」
乙:「名」與「夏」又怎對?
潘:小生認為,以大師的功力,這是「嵌名格」。
甲:一派胡言!
潘:陳名夏是貳臣,關二哥曾降曹,兩人都不得善終呀!大師這是拿陳名夏跟關二哥類比,皮裡陽秋呀!
丙:唉!潘郎可以當大師的代言人!有名家評大師為:「行筆自由放任,若無繩墨,卻自有法度。」是我輩淺薄,看不出此聯的法度而已!
乙:唔夠你講!
甲:「祈福」是動詞加名詞的「謂賓結構」,「平安」是同義並列,你又怎樣胡說。
潘:長者此言差矣。我看大師都當作「動賓結構」來用。若論詞義,亦為寫實。《三國演義》寫得明白,關二哥在許都之日上馬提金、下馬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後來華容道上,便能違軍令徇私放曹孟德一馬。是故香江黑白兩道皆拜關帝,皆為「祈吾福」、「平吾安」是也。
甲:豈有此理!上聯用「羽威震華夏」的典,下聯無典,這是「跛腳」。「平」又是甚麼動詞了?
潘:長者忘了〈諸葛亮安居平五路〉這一回嗎?孔明怎樣「擺平」各路人馬,關二哥也怎樣「擺平」黑白兩道。這樣大家都可以安安樂樂搵兩餐了。我看大師上聯用古典、下聯詠時俗。古今為對,亦相映成趣呀!哈哈!
甲:你!你!你!
潘:長者不必動氣。大學教師胡說八道何其多,豈能都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