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製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公民責任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香港青年一向被批評對政治不熱衷、對社會不關心。不過,隨著近年「80後」及「90後」的行為日益「出位」和「反傳統」,輿論普遍認為情況有所改變。青少年到底被賦予哪些權利和責任?香港人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又如何?下文將作探討。
■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李浩彰
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1:自我了解
個人在青少年期會面對哪些挑戰與機遇?
• 為甚麼青少年被賦予某些權利和責任?
• 有哪些流行而顯著的趨勢會對時下香港青少年構成挑戰和機遇?他們如何回應這些趨勢?
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2: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香港居民如何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就法治精神而言,香港居民如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甚麼因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甚麼影響?
概念鏈接
何謂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概念在19世紀首次出現,一般意指在政府、市場及家庭外,人們爭取集體利益及爭議價值秩序的公共領域。在這個公共領域中,有將個人利益整合成為集體或公眾利益的社會團體,如工會、志願服務組織、專業或學術團體、婦女組織和宗教團體等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何謂公民參與階梯?
美國學者Sherry R. Arnstein於1969年提出公民參與階梯(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理論,按照權力分享程度,提出8個社會政治參與層次,當中第八層的「公民控制」代表人民的參政程度最高,第一層的「操縱」代表人民的參政程度最低(見右圖)。
想一想
小組討論題
1. 參考公民參與階梯,你認為香港人的參政程度屬於哪個層次?請提出你的理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