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在首次開會提及私立大學發展。圖為樹仁大學校舍。 資料圖片
——雷添良:先探討私大發展質素學費 不審視個別院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思諾)香港自資專上教育發展日見蓬勃,以學生人數計算,已超越8大院校政府資助學位課程。政府3月底成立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就自資專上界別提出指導性意見。委員會主席雷添良透露,私立大學發展、自資課程學費及質素3方面,將是委員會首要探討範疇。但他強調,委員會旨在為自資界別發展訂立明確方向,並非擔當「監管」角色,不會審視個別自資院校情況。
根據教育局數字顯示,2011/12學年就讀自資全日制經評審副學位或學位課程學生人數達70,976名,遠高於8大院校政府資助學位課程約5.8萬人,自資界別已成為本地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有見及此,教資會2010年底發表高等教育檢討報告,提出成立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
暫開會一次 達初步共識
委員會今年5月底舉行首次會議,主席雷添良日前與傳媒會面,簡介委員會未來工作方向。他表示,委員會迄今只開過一次會,大部分工作方向細節仍未明確。不過他透露,來自政府、自資院校及各界委員均對自資界別發展方向有3大初步共識,認為應仔細討論,包括私立大學、自資課程學費和院校質素。
近年政府致力推動教育產業,雷添良指,在擴大自資院校發展方面,當局已進行多方面工作,包括新設25億元自資專上教育基金、批土地供院校建新校舍等。他預計「香港未來自資院校發展一定愈來愈蓬勃,甚至遠超教資會轄下8大發展」。他又舉例指,美國不少著名高等學府均是私立大學。因此長遠而言,香港自資專上教育發展必須要有良好規劃藍圖,才可面向國際。
學費可自主 亦需透明度
對社會有不少意見質疑部分自資院校有盈餘仍加學費,雷添良回應指,自資院校負責本身營運,絕對有權力自主決定學費加幅,但委員會為回應社會關注,將考慮要求院校提高財政透明度。
將分工合作 到院校視察
雷添良又指,希望委員會可為業界提供溝通平台,「我們會盡量多聽業界意見,到不同院校視察絕對是需要的」。他表示,各委員將分工合作,到不同院校「體察民情」,並會綜合業界意見,才能訂下具體計劃。他補充指,收集意見將集中在4方面,包括自資課程質素、資源運用、推動國際化及發展科研。他期望在2年任期內,可為界別確立清晰發展方向。
身為九巴創辦人之一雷亮「傳人」的雷添良,正職為專業會計師,現為羅兵咸永道合夥人。他自言在教育界並非「新仔」,多項公職均與高等教育相關。他曾任科技大學校董會成員多年,包括擔任大學司庫6年,現時他身兼教資會委員及自資專上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