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閑話:我的《水滸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蒲繼剛

 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給我講過《水滸傳》中的林沖、武松、魯智深的故事。那些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故事給我極大的震撼,也讓我對人世間的善惡有了最初的了解。

 上小學後,我非常想看《水滸傳》。但我的童年、少年是沒有書讀的年代,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只要抓革命,抓階級鬥爭,反修防修,是不需要讀書的,所以根本沒法找到《水滸傳》來讀。後來到了1975年,開始「評水滸,批宋江。」上級發下了一些書籍,供批判用。我父親發了一套《水滸傳》,一套《紅樓夢》;後來,父親又弄了一套《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父親是不允許我看他的這幾套書的,因為那些書籍是供批判用的。供批判用的書籍當然是「毒草」,幼小的我是沒法辨別「香花」與「毒草」的,更無法去批判那些「反動思想」,所以父親堅決不讓我看。

 但我的好奇心非常強,尤其是母親給我講了《水滸傳》裡的英雄人物後,我更是想看《水滸傳》。於是,在每天中午父親睡午覺時,我便把父親放在箱子裡的《水滸傳》偷偷拿出來,到外面一叢葡萄架下偷偷看,囫圇吞棗,硬是把三大本《水滸傳》看完了。那些水滸人物的命運讓我激動,讓我感歎,讓我唏噓,更讓我幼小的心中生出仗義行俠,懲惡揚善,蕩盡人間不平之事的理想。

 但紙是包不住火的。我這樣「玩火」,終於在一個中午被父親發現了,他把我狠狠教訓了一頓,並把這幾套書鎖了起來,我想看完這幾套古典名著的願望落空了,童年就這樣在失望中糊裡糊塗中過去了。

 上初一後,有一天,我鼓起勇氣,向父親提出要求,想看這幾套書,父親想了一會兒,終於答應了。因為父親覺得我已經長大了。

 我又可以看這幾套古典名著了,而且是正大光明的看,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那一刻,我很激動,也覺得自己確實是長大了。我如飢似渴地閱讀著這幾套書。

 《西遊記》我很喜歡,但只是好玩,看熱鬧。我不愛看《三國演義》,覺得那些計謀、攻伐離我太遠,也不喜歡那些計謀,但我還是看完了一遍《三國演義》。更不喜歡看《紅樓夢》,我斷斷續續地用了三年的時間,還是硬著頭皮看完的。不管別人把《紅樓夢》說得怎樣天花亂墜,高不可及,但我這樣淺薄、世俗的人就是不愛看。那些吟詩作畫,使氣鬥嘴;鐘鳴鼎食,紅男綠女;錦衣玉食,花天酒地的生活和我的生活與思緒相去太遠,遠遠不如《水滸傳》裡的英雄情節與世俗生活讓我著迷。因為我就是生活在這個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在這個國度裡,命運決定我生來就如此,誰也讓我高雅不起來,更裝不高雅來。

 還有,從小到大,我生活的世界雖然表面上講的是一套,而實際上似乎永遠是在江湖中,江湖的世界是如此險惡,深不可測。而在這個國度的底層百姓,如果沒有一點江湖氣,是很難以生存的。因為官家是不會幫助你的,不欺侮你就是好的了。你沒有錢,沒有地位,身上如果還沒有江湖氣,受氣了便會沒人管,求人幫助更是無門。所以,我對《水滸傳》是那樣著迷。《水滸傳》似乎就在記錄我和我周圍人物的喜怒哀樂、生離死別、江湖恩怨、快意情仇。我們底層的百姓都在《水滸傳》那裡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它是那樣清晰,簡直觸手可及。

 《水滸傳》的現實、世俗,似乎就是我們目前生活的寫照。現在,離作者施耐庵筆下的生活已經過去幾百年了,可在這片土地上,我感覺似乎還生活在《水滸傳》的世界裡,高太尉不是還在嗎,他的兒子不叫高衙內,改名叫「李剛」啦。金翠蓮不是嫁給趙員外做外宅,就覺得是窮人掉進了蜜罐裡,芝麻開花節節高嗎?今天的金翠蓮可是一抓一大把,而且金翠蓮還嘲笑窮人不肯做「二奶」呢!牛二不是還活躍在各個鄉鎮街市上,欺行霸市,吃拿卡要嗎,有的牛二還戴上了大蓋帽,成了「公務員」呢!《水滸傳》中的各個人物在今天的生活中,都能找到,而且活靈活現,只是有的成了升級版,比如「李剛」,真可以穿越古今,呼風喚雨,笑傲江湖啦。

 後來,隨著歲數的增大,歐美的書籍讀得多了,想的事多一些,我也不太喜歡《水滸傳》了。因為《水滸傳》中的人物動輒殺人,不把生命當一回事,為此,我非常不滿意,更對宋江後來投降朝廷,去打別的強盜氣憤之極。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武則天 緣何獨鍾情嵩山?
亦有可聞:傅山眼中的趙孟頫
豆棚閑話:我的《水滸傳》 (圖)
詩情畫意:讀泰然齋詠蘭詩
詞話詩說:牛頭角青年
牛頭角青年
百家廊:劉曾復媲美京劇大師 (圖)
翠袖 乾坤:盛事這行當
海闊天空:環保綠能奧運會
琴台客聚:聽雨 (圖)
生活語絲:潮州人傑地靈
思旋天地:「放下」,佛者也
淑梅足跡:女兒的畢業禮
另眼.相看:誰是「攝故事的人」? (圖)
「另眼.相看:賽馬會社會紀實攝影計劃」 (圖)
藝評:楊詰蒼的「廣東王」 尋找身份啟示 (圖)
藝訊:《梁祝》美樂譽環宇 曉紅箏韻傳萬家
視覺推介:《撻-撻-撻-撻-撻->》 (圖)
視覺推介:胡浚諺個展:「靜下來,想起……」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