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劉曾復媲美京劇大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翁思再

 98歲的劉曾復教授現任首都醫科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名譽院長,他在迷走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定量生理學、整合生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均為學界所知。近期前來醫院的探望者,除了學術界同行外,更多的是來自京劇界,有演員,也有票友。京城在4月15日舉行「劉曾復京劇藝術研討會」,譚元壽、遲金聲、鈕驃、耿其昌、陳志清等名家虔誠出席並致辭。原來劉曾復先生在京劇藝術領域裡也頗多建樹,造詣極高,眾望所歸。

 曾復先生一九一四年生於北京,母系有紀曉嵐血統,父親是民國總統府的秘書。他自幼隨長輩出入高端堂會戲,後來逐漸遍覽梨園界的名山大川,在求學和從事科學工作之餘,認真拜師研習皮黃。他的藝術主要得傳於王榮山、王鳳卿、王君直、貫大元諸名家,並經歷了同專業演員一樣的練功過程,以極佳的藝術悟性,很快掌握了京劇規律。曾復先生腹笥淵博,會戲三百餘齣,其中能夠粉墨登台的老生戲達到一百二十齣以上,並且能夠準確地說出它們幾乎每一個場面的舞台調度,這是何等驚人的記憶力!對此,北大老教授吳小如先生曾向我「揭秘」,他認為曾復老的大腦結構與眾不同,其記憶機制如同「拍照片」,一旦攝取,永遠儲存,拿出來用的時候是「情景再現」。

 曾復先生年輕時經常應邀登台演出。他同張伯駒先生聯袂演出的對手戲,曾是京城堂會上的一道道風景。張伯駒曾撰文說,他演《盜宗卷》的張蒼,必請劉曾復出演陳平才能配合嚴整。曾復尤擅制曲,所編唱腔流暢清新、貼近感情,曾對四大鬚生(老生)之一的奚嘯伯,以及陳大濩的藝術道路產生積極影響。原來《沙橋餞別》只有余叔岩所創的一個唱段,四十年代後期劉曾復編劇創腔,將它敷演成全劇交給陳大濩演出,一下子走紅上海,後來出版該劇舞台演出本時,他不肯署名,僅以自己的字「俊知」出面接受書中一行小字的鳴謝。此類甘當幕後英雄的事例不勝枚舉。陳大濩版《沙橋餞別》迄今仍在舞台上傳演、票友中傳唱,然而長期以來,人們都不知道其編劇、唱腔設計劉俊知,就是我國第一代生理學家劉曾復。

 八十年代初期,楊寶森的琴師黃金陸先生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推薦說,有一位票友唱得比專業的還好,於是有了劉曾復的第一次正規演唱錄音。電台播放時播音員報了真名,從此劉曾復引起內行的關注,問藝者眾,其中包括名家譚元壽、馬長禮、孫岳、張文涓、李慧芳、張學津、汪正華、厲慧蘭、耿其昌等。通過弟子李舒、陳志清和王思及的再傳,如今王珮瑜、費洋、凌珂正在把這一脈藝術發揚光大。陳凱歌在拍京劇題材電影過程中,曾派專人就早年皮黃舞台習俗向曾復先生請教。中國戲曲學院也曾派武生教師專程向曾復先生請教把子功,請他監製、示範了200多套作為教學參考。曾復先生更是臉譜研究領域的大家,其作品為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內的多家世界級博物館所收藏。梅蘭芳文集裡有一篇《漫談運用戲曲資料與培養下一代》,裡面特地提到劉曾復臉譜藝術,希望後人向他學習。

 曾復先生還精通京劇的身段譜、音韻學和藝術史,是一位極其罕見集大成者。誠然,倘若劉曾復早年放棄科學工作轉而從事藝術,那麼中國必然會少一位生理學家而多一位大師級的京劇藝術家。然而實際情況是:他一生從未離開過生理學的主業,對於京劇只是玩家而不是正式演員。劉曾復對待藝術沒有任何功利,完全是憑著一腔熱忱和濃烈興趣,因此顯得特別純粹。

 在1981年中央電台錄音之前,曾復先生同琴師黃金陸進行了周密準備。其選擇唱段的原則是:凡譚鑫培、余叔岩、楊寶森、孟小冬已經錄製過的,盡量規避不錄。這樣的策劃,既表現了對先賢的敬畏和尊重,也呈現出和而不同,表達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精益求精。比如《打登州》,是他據陳少武的劇本改編的,不同於馬連良、周嘯天、李鳴盛的同類劇目;《安居平五路》、《雄州關》、《焚綿山》則是曾復先生自己的創作。1985年,他又應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的邀請,在琴師沈玉才、鼓師白登雲的合作下進行錄音。除此以外,他還留下一批在票房即興清唱的錄音,和100多齣戲的全劇哼唱錄音,後者已經交給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戲校和上海戲校,供教學參考資料保存。這些資料不僅具有審美價值聲樂價值和版本價值,同時還具有音韻學價值和創新價值,是京劇藝術寶庫裡的珍貴財富。我認為它們的價值呈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在劉曾復的知音中還有先師王元化先生。記得王元化先生第一次聆聽曾復先生錄音帶時,讚不絕口,連說「裡面全是真功夫、好東西」。他倆的初晤過程令我印象深刻。那天上午,元化師破例穿上正裝,很早就端坐等候,並對我說:「等一會曾復先生進門時,想必同我有一個動作上的默契,那是我們清華園老一輩傳下來的禮節,你看著吧。」果然不一會,我就目睹發生在這兩位文化老人之間的生動一幕:曾復被引進門,抱拳,二人對視,元化回以拱手禮,隨即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曾復復以立正姿勢彎腰,回敬一躬;然後互相再鞠躬,三鞠躬──在整個過程中,他倆儀態之端正,動作之工整,感情之真誠,均令人嘆為觀止。彼此深感相見恨晚的王元化、劉曾復,後來經常魚雁往來,互贈著述。元化先生九十年代以後有關京劇的出版物裡,多次援引並高度評價曾復先生的道德文章。

 劉曾復先生的愛徒李舒同志生前曾經私下對我說,憑劉先生的智商和才華,當年如果下海、把更多精力投放在京劇藝術的話,他很可能形成一個流派,最終成就甚至可能同「後四大鬚生」相比肩。如今在劉曾復先生纏綿病榻,「劉粉」對於聆聽劉曾復歌聲的要求更為迫切,有鑒於此,本人最近在上海聲像出版社的支持下主編出版了《劉曾復唱腔選》CD,所謂「禮失求諸野」,既為u沉之舉,也希望給京劇愛好者帶來經典的藝術享受。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武則天 緣何獨鍾情嵩山?
亦有可聞:傅山眼中的趙孟頫
豆棚閑話:我的《水滸傳》 (圖)
詩情畫意:讀泰然齋詠蘭詩
詞話詩說:牛頭角青年
牛頭角青年
百家廊:劉曾復媲美京劇大師 (圖)
翠袖 乾坤:盛事這行當
海闊天空:環保綠能奧運會
琴台客聚:聽雨 (圖)
生活語絲:潮州人傑地靈
思旋天地:「放下」,佛者也
淑梅足跡:女兒的畢業禮
另眼.相看:誰是「攝故事的人」? (圖)
「另眼.相看:賽馬會社會紀實攝影計劃」 (圖)
藝評:楊詰蒼的「廣東王」 尋找身份啟示 (圖)
藝訊:《梁祝》美樂譽環宇 曉紅箏韻傳萬家
視覺推介:《撻-撻-撻-撻-撻->》 (圖)
視覺推介:胡浚諺個展:「靜下來,想起……」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