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閻秉會《心壁》之二
《憶原》當代抽象藝術家的創作思考,今次將繼續與大家分享。
閻秉會與李曉靜無論從年齡、背景還是創作方式上來看,都是迥然不同的兩代藝術家。現擔任中國傳統繪畫教授的閻秉會,是中國現代水墨藝術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忠於自己的創作多年,從不人云亦云。他希望吸取傳統水墨藝術的精要,並突破書寫框架,因而被視為是靠向「意」的發展,甚麼是「意」?簡單來說,就是想法、意念、取向及概念。
而80後藝術家李曉靜的作品則一直嚴謹且規律,在她看來,中西方抽象藝術的最大不同或許正源於「氣韻」即「神」,那麼兩位藝術家又分別怎樣看待抽象藝術中的「意」與「神」?《憶原》便是我們進一步理解的起點。
你在《憶原》中怎樣展現您的創作主題?
閻:我始終使用毛筆,墨汁和宣紙這些媒介材料,用抽象與意象的概念來展現我要表現且帶有冥想與象徵意味的精神性主題。
李:媒介是布面油畫,大概的概念是,以形象的出現方式為前提,所感知和認知的是通過思維和判斷,然後通向它們自身以及與自身相關聯的生發,呈現出來。
你自身的經歷背景,
對你的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閻:我與這個我所居住城市所長期形成的市井文化處於一種完全相反、格格不入的狀態,長期處於一個狹小的生活空間,對我的創作產生了潛移默化的長期的影響。
李:因為畢業後一直在學校附近逗留到去年,所以可能一直在一個比較簡單的環境中,繼續學習和拓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你如何看如今的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發展?
閻:我對中國的抽象藝術現狀有些了解,但不是很全面、細緻、具體。我對自己的抽象藝術發展有比較長遠和具體的思考。
李:我覺得中國的當代抽象藝術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呈現。我的理解是,中國的抽象藝術可能還是避免不了自己所處的文化藝術背景,可能應該從現在面臨的一些東西,追溯到以往歷史的某個具體的脈絡,就是先回去到它本來可能是的樣子,從而判斷,生發和建立新的。
你認為自80年代至今,中西方的抽象藝術發展有著怎樣的異同?
李:相同的應該是,作品中的線、面、色彩等元素都比較簡潔,作品中有各種不同的觀念,情緒和氣質。不同的是,可能中國的抽象藝術裡的「抽象」與中國古代繪畫裡講究的「氣韻」、「神」、「骨法」、「遷想」等元素更有關聯。 ■文:賈選凝
中國抽象藝術,80年代至今:憶原
時間:即日起至7月20日
地點:藝術門(畢打街12號畢打行6樓601-605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