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文世相:多樣的年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26]     我要評論

龔敏迪

 《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向學道大人坦承自己20歲開始應考,考了20餘次,童生冊上登記的年齡居然只有30歲,而實際年齡則為54歲!本以為這只是小說的誇張手法,沒想到到了戶籍制度如此嚴謹的現在,還會頻頻爆出它的現代版本。

 十堰市副市長張慧莉「14歲工作17歲入黨」的熱議,還沒過去多久,又出現了江西省民防局局長梁閩春「14歲工作15歲入黨」的話題。山西臨汾市紀委書記沈慶華更是「13歲參軍,15歲入黨」;陝西旬邑政法委書記田更文,16歲就大學本科畢業並參加工作了!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工作人員不仔細搞錯的。

 查一查歷史上官場的年齡作假,原來也並不是甚麼新鮮事,洪邁的《容齋隨筆》記載宋代官場,就有所謂「實年」與「官年」之別。大凡寒門布衣,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必減歲數,因為當時規定:進入仕途不得超過60歲,少報幾年自然可以多考幾場,捎帶著,在婚姻上還可以欺詐一下。而「官二代」則多報幾歲,為的是早點享受「待遇」。大概是高齡官員太多的關係,70歲以上不得再任監司、郡守壹級的官的問題,就提到了議事日程。迫於無奈,他們就只好如實報告實際年齡了。結果,超過70歲的江東提刑李信甫,官年少了5歲;房州知府章騆68歲,而官年增加了3歲;嚴州知府秦煜實年65,而官年已經過70;甯國的齊慶胄實年70,官年只有67歲。這種事,在當時的官場上顯然不是少數。很多事情都是沒事時就沒事,一旦被人盯上,就糟糕了。他們之所以老實自報實際年齡並請辭,是因為現在突然當一回事了,再不報,後果十分嚴重!洪邁說:把這種事寫入文件「播告中外」,是「君臣上下公相為欺也。」可是,不公佈出來,事實就不是早就「公相為欺」了嗎?

 不過,在年齡問題上,還是有經得住考驗的人。寇准19歲參加科舉考試,因為宋太宗「親自考察,凡年少者,往往罷去」,所以有人給寇准出主意,要其隱瞞實際年齡,增加歲數,他卻一口回絕說:「准方進取,可欺君邪?」看來普遍在年齡上做手腳的事,並非到了宋晚期秦檜的侄子秦煜「離休」的年代才有,宋朝初年就很普遍了,甚至宋以前就如此了。所謂「官年」,是虛虛實實不能當真的,也是容易出現「工作人員工作不細心所致」而出現偏差的。范進在童生冊上的作假,你不說,學道大人也明白,也許他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再說了,沒有特殊年代的特殊經歷,怎能成為特殊的人?畢竟是一分權,一分利。追求特殊,歷來都是出奇制勝的法寶,有特殊情況當然要上,沒有特殊情況,製造特殊也要上。反正混個機會爬上去,是松樹般不可動搖的原則,骯髒的手法,則是講求楊柳般靈活性的需要,就看如何對自己有利了。於是不少冠冕堂皇的官員,往往都有真真假假的多重人格,就像他年齡之類的多樣性一樣。

 《兩般秋雨庵隨筆》曾記載:中書舍人吳伯舉因不能同蔡京保持一致,而被貶到了揚州,有人在蔡京面前問起被貶的原因,蔡京說:「既做官,又要做好人,兩者可得兼耶?」《呻吟語》也說:「做官是一種道理,做好人又是一種道理」。也許,不做好人,哪怕是對待年齡之類的小問題上不誠實,做官就真的比較容易一些。

相關新聞
薔開一生 情滿人世 (圖)
李薔生筆下的梅艷芳 (圖)
《百隻國寶大熊貓圖卷》局部 (圖)
李薔生作品《湘西鳳凰城—山水講堂》 (圖)
李薔生畫作《婺源曉起村景色》 (圖)
創作對談:抽象藝術中的「意」與「神」 (圖)
閻秉會作品《方圓與內外》 (圖)
李曉靜作品《蝙蝠與青草》 (圖)
李曉靜作品《鳥》 (圖)
歷史與空間:茶書清心,曲文養心 (圖)
亦有可聞:洋 蔥 (圖)
古典瞬間:應 對 (圖)
生活點滴:新樓旁的舊屋
人文世相:多樣的年齡
百家廊:尋找伽馬刀(下) (圖)
翠袖乾坤:保暖杯
海闊天空:彩繪布列塔尼
琴台客聚:聽雨樓的災難 (圖)
杜亦有道:「神棍」從影記
思旋天地:「明德新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