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趙文靜
我讀書慢,經常是讀到後面,又去翻翻前面的情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用了半個晚上,另加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方讀完。是那種從封皮一直讀到封底的讀法,一字不漏。這樣的讀法,於我很是享受,我喜歡讀書,它的邊邊角角,它的每一個細節。常常就是那些點滴細碎令我動容。
這本《我們仨》分三部分:《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想念我們仨》。
已經是晚飯以後,他們父女兩個玩的正酣。鍾書怪可憐地大聲求救:「娘,娘,阿圓欺我!」阿圓理直氣壯地喊:「MUMMY!爸爸做壞事!當場拿獲!」這是書的開頭幾句,接下來作者細講了鍾書如何與女兒逗得「娘,娘,阿圓欺我!」「熱火朝天」。如果你不往下看,你一定以為這是一個年輕的父親在逗年幼的孩子玩兒,其實,此時的錢鍾書先生已八十餘,女兒阿圓也是將近六十的人了。此情此景,可令人羨慕?我想是的。
前半部分作者通過「夢」記述了錢鍾書先生、阿圓去世前的一段時光。作者的孤單、勞累與無助。讀時,我幾乎能看到楊絳先生的無依與無助,心跟著累、跟著痛、跟著疼。
錢鍾書、楊絳與阿圓,他們仨,一個小小的家庭。從舊社會到新社會,經歷了太多的波折,他們仨的心是靠在一起的。在上海時錢鍾書曾發願: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要的就是一份相依相守,一份不離不棄。動盪的社會,並沒有讓他們從此不再生離,他們依然不斷的「離」,也經常三人分居三處。但是,在那樣的歲月裡他們的心依然沒有離過。他們每個人的生活,也都是互知的。他們每分離,必詳盡地記下所見所聞和思念之情。他們把這種瑣瑣碎碎的事兒,稱為「石子」,比做潮退落滯留海灘上的石子。每每出門,必會帶回大把小把的「石子」來,回到家,掏出一把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賞。且賞且樂,且賞且幸福。
其實書,最打動我的,還莫過於附錄的那些「字條」、「書信」、「畫像」。我感慨於將近六十歲的阿圓,給父母的信中,那樣調皮地畫一個笑臉,像小孩子,天真,可愛,像個撒嬌的小女孩兒吧。
阿圓給父親的畫像亦是,「衣冠端正,未戴牙齒。」這是阿圓畫的「爸作醜態」。作這畫時,她亦五十出頭了,我想,她畫時,必是滿心歡喜,帶著調皮的,微笑著的。而當此畫呈現在錢先生夫婦眼前時,一家人,定會是樂得東倒西歪吧。
阿圓臨終前,給母親的信中,還在細細地教母親做飯,一步一步,放什麼菜放什麼調料,依著母親的口味,井井有條地寫。讀時心先是一暖,又是一酸,這裡飽含了太多的愛、不捨與放心不下。
錢鍾書走了,阿圓走了,留下楊絳,孤苦一人,她一個人思念他們仨。我的心是揪在一起的,晚景悽然,一人面對。從此漫漫長夜,漫漫白日,漫漫歲月,都只能孤身一人,靠著回憶來溫暖餘生。心是緊了又緊的,不敢再往深想,怕越想,越悽涼。
突然想到,楊絳先生在思念他們仨時,點點滴滴,滴滴點點,一生一世,雖然經歷了千辛萬苦,但於他們仨,一起的時光,卻是那樣的和美,快樂,幸福,無憾。突然,心裡又一下暖。人生自古誰無死,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也沒有永遠。這樣一想,那悽涼,便少了一層又一層。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日子,唯願,好好過。「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我們仨」抑或是「你們仨」的幸福生活,地不久天不長,願我們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