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謝旺霖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經歷了痛苦、委屈,台灣作家謝旺霖也如此,但他在二十四歲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從雲南一路騎單車浪遊到西藏,兩個月的旅程,讓他重新發現自己、找到生命的另一種意義。
常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但他偏偏要從不能扭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出口。二○○八年《轉山》一書出版,轟動台灣,年輕人嚮往其熱血的流浪經歷,連林懷民、蔣勳、駱以軍等人也為之感動。
謝旺霖的故事,再一次點燃了我們出走尋夢的熱情。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圖:受訪者提供
謝旺霖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他很簡單,也很複雜。對於生活,他沒有要求,喜歡在鄉郊荒野之中尋找「自我」;但他對於生命的想法卻無比深邃,總是讓自己抽離現實,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事情的可能性。
「謝旺霖是一個很認真的人。」訪問前,有人這麼提醒我。一席話下來,他雖然以輕鬆、悠閒的態度侃侃而談那段過去,但確實很少有人像他一樣,那麼「用力」地去思考周遭發生的一切,那麼認真地去「認識」自己、檢討自己。
二十四歲的瘋狂冒險
二十四歲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青春、很胡鬧的年紀,但對於謝旺霖而言,卻是人生的一個轉捩點。就是這一年,讓他從政治、法律領域轉到文學創作,也是這一年,讓他看見自己埋藏最深的自我,從一片渾沌中把自己拉出來。
他是叛逆的,二十四歲時那兩個月的流浪與一般的旅遊觀光不一樣,那是一段瘋狂、稍為不慎便會喪命的旅程。但他在百般掙扎之後,毅然踏上苦旅之路,以至於在經歷了諸多磨難之後,他反而為自己打開了另一道門。
當導演杜家毅看到了謝旺霖的經歷,當《轉山》被改編為電影時,你彷彿看見這個年輕人的執著,為了到達終點而努力不懈的精神,這也是《轉山》為甚麼在去年的東京電影節及金馬獎都有所斬獲。
一切的起源,俗套一點來說是因為情傷,但謝旺霖說這是他給自己的試煉,透過體力消耗,「用力地」去生活。
這不是他第一次去西藏,二十二歲的時候他已經走過這個地方,但那時的「出走」只給他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他說那時很年輕,沒有真正進入到那個地方。而這次,他看到了當地人的生活、信仰,很理智地說出一般人忽略的事情:「為甚麼當地人不友善,你就不喜歡這個地方?為甚麼要這個地方的人接納我?」
對啊,為甚麼?
尋找西藏故事
謝旺霖看事情的角度很特別,在被人欺負、被人拒絕的時候,他退一步想,這是歷史遺留在他們身上、是他們下意識的反抗。藏民有善良也有粗野的一面,即使被人丟石頭、被冷笑,但謝旺霖始終覺得他們是純樸的一群,他們無意中使他醒悟過來。
在雅魯藏布江,他遇到了三個婦女,她們為了去拉薩朝聖,從四川一路叩頭跪走,一年多了,終點始終遠在天邊。與她們吃了一頓飯後,謝旺霖為了回報她們,想留一點物資給她們,但她們卻比手劃腳地說:「這些東西在你身上所發揮的用處會比較大。」
在藏人接待所,他打破了人家的熱水瓶,偷偷逃跑的他,騎了十公里便被人捉到警察局,結果他們只要他賠二十塊人民幣,就只是一個熱水瓶的錢。回頭一想,他說:「我看到了自己的黑暗面,我怕被敲詐,做了壞事就逃跑。」
他為那三個婦女拍了照,承諾給她們寄回去,但在拉薩洗出來之後他卻不知道怎麼寄。他在布達拉宮遇到一個婦人,把照片貼在警察局的玻璃窗前面,並答應幫他留意,這樣認識她們的人就可以幫他把照片帶給她們。「或許這就是某一種生活方式。」
從雲南到拉薩,他沒有特地去找故事,但故事卻主動找上他。那些人那些事很微不足道,但似有若無之間,他偶爾會發現包裹其中的內涵始終微妙地存在著。
思考是因為在乎
謝旺霖總是在面臨抉擇的時候出走,透過碰撞、挫折、反思去尋找一個不見得有的答案。我說他是一個過分理智、過分清醒的人,沒有一般人在旅途中的興奮,只是不停地去思考、去理解事情。他頓了一頓,說:「一開始我還是會受到驚嚇。」當他二○一○年在印度看到當地人的火葬儀式,看到印度人如何販賣貧窮、向人暴露傷口後,這個衝擊便是他思考人生問題的開端。如果你不在乎、不關心這件事,你就不會有感覺,也不至於構成衝擊。而謝旺霖正是一個透過接觸世界去回應生命的人,這是他關心世界的方式,所以他總是努力地去了解事情。
因而二○○四年的西藏浪遊對他生活的直接反饋便是完成最後一年的政治法律雙學位後,直接投入文學的懷抱,不斷地去寫作。在完成《轉山》之後,他又踏上旅程,繼續尋找在城市中找不到的答案。
離群索居的他很了解自己,直言自己有反社會的性格,不喜歡商業、現代感的地方,他說會害怕、容易迷失。不難理解為何他喜歡去西藏、柬埔寨、印度這種相對貧窮的地方,因為那裡「赤裸裸」的,沒有所謂的包裝,在醜陋裡展現了純粹的人性。「城市讓人厭倦、疲憊,我們總是被教育、被灌輸知識、被生活推著走,我們所追求的東西真的那麼重要嗎?」即便是在台灣,他也盡量與城市拉開距離,每過一段日子便逃到郊外去。
遠離塵囂的快樂
謝旺霖曾經在東部海岸住了一年,三不五時便走到山裡,又開始思考,不會覺得這樣很累嗎?他笑了笑,說:「不一定是思考,有時只是放空。」他說得很玄,說讓那個地方的東西進入自己的身體。沒有甚麼目的,他有時也只是因為好奇或覺得那裡有趣,而去了一個地方。
這也許是他最輕鬆的時候,放下物質,放下一切,去計算一下自己有多少時間,最遠可以去到哪裡。他會一直走路,一直沿著河流上山,來一個「河流之旅」。
或許你我都曾經有流浪的想法,但因為放不下,所以看見了《轉山》,會被書裡那十八篇散文感動,會如謝旺霖所言,想背叛自己的感覺,背叛自己的生活,去做平常不會做的事。當不再被人定位,脫離別人的想象之後,人會比較清醒,不再被生活牽著走。
讓我們在柔軟的時間裡,告別過去,出走,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