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何占豪簡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何占豪是中國傑出的音樂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現任中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1933年,他出生於浙江諸暨的一個農民家庭,以唱紹興劇維生的父親不希望兒子將來像自己一樣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歲時,用借來的錢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沒想到酷愛戲曲的何占豪學了越劇,一次上海之行更讓他無意中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

 1958年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期間,他與同學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婦孺皆知」最著名小提琴作品、全世界演出和錄音版本最多的中國管弦樂曲,和世界人民了解中國音樂的必聽曲目,被譽為「為中國創造民族化交響樂開拓一片綠野」的「不朽(中國)民族音樂經典」,是「整個東方音樂的驕傲」。

 在不久前香港電台舉辦的一次民意調查中,《梁祝》與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古典樂壇上家喻戶曉的偉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評為「千年最受聽眾歡迎的十部經典音樂作品」。

 何占豪在音樂創作上有一個座右銘,就是:「外來形式民族化,民族音樂現代化。」他作曲生涯四十餘年的全部作品,前二十年主要是以「外來形式民族化」為主。

 1959年《梁祝》蜚聲樂壇譽滿中外後,他又創作了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弦樂與合唱曲《決不忘記過去》、交響詩《龍華塔》等大型器樂作品,以及《別亦難》、《草原女民兵》、《孔雀東南飛》等一大批聲樂作品。在這一時期裡,他的作品除了富有戲劇性、抒情性,還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

相關新聞
謝旺霖在尋找中成長 (2012-06-30) (圖)
名.飲食:燕窩「洞燕」與「屋燕」 (2012-06-30) (圖)
半個世紀「梁祝」情 (2012-06-30) (圖)
何占豪簡介 (2012-06-30) (圖)
林夕 與歌手同路 (2012-06-23) (圖)
走進林夕內心 (2012-06-23) (圖)
記者手記:林夕:每一首歌都有它的「命」在 (2012-06-23) (圖)
阿音——草原遊牧文化的記錄人 (2012-06-23) (圖)
搭包 (2012-06-23) (圖)
額吉的炊煙 (2012-06-23) (圖)
牧人 (2012-06-23) (圖)
風雪中的掙扎 (2012-06-23) (圖)
名.飲食:市面上的問題蟲草 (2012-06-23) (圖)
百年沙飛 照片背後的影像 (2012-06-16) (圖)
照片中的歷史 (2012-06-16) (圖)
守衛古長城 (2012-06-16) (圖)
百團大戰 (2012-06-16) (圖)
抗戰勝利前夕團聚於河北 (2012-06-16) (圖)
魯迅與青年木刻家促膝交談 (2012-06-16) (圖)
沙飛拍攝八路軍戰鬥照片 (2012-06-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