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日本戰犯在包餃子。 網上圖片
新中國成立以後,蘇聯政府將近千名日本侵華戰犯交由中國政府處理,這批戰犯被關押於遼寧省撫順戰犯管理所。1956年,中國政府將在押的大部分日本戰犯「免予起訴,即行釋放」,僅對45名職務級別較高的戰犯判處有期徒刑。歸國後的戰犯長期致力於和平友好的活動,為發展中日友好關係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對日本戰犯採取了法律與道德相結合、懲辦與教育相結合的處理方法,充分予以人道主義的待遇,使之逐漸自覺地認識到進行侵略戰爭的罪行。
一個不殺 從寬處理
早在接收日本戰犯之前,周恩來就曾指示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司法部部長史良,要摒棄那種狹隘的仇恨意識,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作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對這批戰犯在看押過程中要做到「一個不死,一個不跑」。
在改造初期,戰犯們大多自感罪孽深重,難逃一死,因此,有的提心吊膽、沮喪失望,有的頑固對抗、死不認罪。面對這一情況,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出了「一個不殺」、「從寬處理」的重要指示。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在1062名日本戰犯(共關押1,109人,關押期間死亡47人)中,中國政府決定僅對其中部分犯有嚴重罪行的戰犯進行起訴,對次要和一般戰犯不予起訴,寬大處理。此後,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後分三批對關押的1,017名罪行較輕、悔罪態度較好的日本戰犯宣佈寬大處理,不予起訴,立即釋放回國。其餘重犯也於1964年3月得以回到日本。
生活優待 尊重習慣
撫順戰犯管理所為了改善戰犯們的居住條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建工程。同時,在飲食上照顧戰犯們的飲食習慣。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管理所工作人員食品也非常缺乏,而日本戰犯的飲食中,肉蛋類和米麵卻沒有減少。戰犯吃大米、麵包、水餃、西餐,而管理人員吃高粱米、窩窩頭。戰犯們說:「管犯人的吃粗糧,犯人吃細糧,這是古今中外從來沒有過的事。」「實行如此人道主義的寬大待遇,就是鐵石心腸,也會被感化的。」
伙食的改善使戰犯們的心理防線開始逐漸放鬆。他們由對伙食的滿意轉而到對工作人員勞動的感激。日本訪華代表團成員木下友敬在參觀撫順戰犯管理所時對戰犯們說:「你們生活真好,還能吃到小雞,真是不可想像啊!」戰犯們紛紛表示:「中國政府為教育改造我們,如同老師對待學生一樣,費盡了心機,我們若再執迷不悟,天理難容。」他們對抗、牴觸的內心逐漸發生了變化。在此基礎上,管理所工作人員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啟發教育,使他們逐漸開始反省。(之一) ■摘自:《黨史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