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史海風雲:盤點中共高級幹部「讀書種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圖為胡喬木。網上圖片

 讀書,對於一般士子而言,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對於有著遠大目標和歷史使命的政黨成員來講,也有著自覺的意識和熱烈的追求,因為如果沒有通過閱讀而帶來的知識、經驗(間接經驗)、眼光、素養等,那就很難設想這個政黨會有怎樣的作為。這裡主要談談歷史上中共高幹中的幾位「讀書種子」。

張友漁舊書堆中自學成才

 著名法學家、曾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張友漁屬於自學成才。他認為自己的知識和學問都來自舊書堆,讀書主要靠自己學習。

 張友漁回憶:在青年時,「我看的書範圍很寬,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無所不讀,尤其喜歡閱讀小說。此後在北京,在上學、教書及辦報的時期,我一直保持了這一逛舊書店、舊書攤買舊書的習慣,一有空就跑隆福寺、東安市場、西單商場,那裡的書便宜,而且常常可以遇到一些很好的書。我在日本留學期間,也經常抽空去逛神田區的神保町。那裡舊書店很多,一到天黑,馬路兩旁就擺滿了舊書攤。解放後,我這個習慣還沒有改。我家裡存書幾萬冊。同志們開玩笑,叫我『書迷』,其實著了這個『迷』是有好處的,我的知識、學問,好多是從舊紙堆中得來的。當然,不應當成為『本本主義者』」。

胡喬木幾本書同時看

 胡喬木也是「書迷」,他的女兒胡木英回憶:胡喬木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他把看書當做了最大的樂趣,讀書對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即「父親的生活很簡單,不工作的時候就看書,各種方面的書都看,歷史、自然、哲學、文學,古今中外的書都看,還有政治方面的書也看」。至於讀書方法,胡木英回憶說:她父親看書很快,挺厚的書沒兩天就看完了;也有看得慢的,比如思想史、哲學方面的;「有時候父親是幾本書同時看,比如床頭、桌頭扣下來,摺起來的,就是看到半截的。」至於藏書,「父親只要一去外地,從不去逛街,就去舊書店淘書,每次回來都帶幾摞書。」胡喬木的藏書最後達到了4萬餘冊,為此這些藏書還一度成為他的負擔,那是「文革」期間,胡喬木被迫從中南海搬出來,要找房子,「他別的條件不要,只要書能裝下來。後來費了好大勁,特意找了南長街123號的房子,那裡有大房間,可以放書,為此還特意把地板加固,把書搬過去」。1995年12月,胡喬木生前的藏書分別捐贈給了當代中國研究所和他的故鄉江蘇鹽城。(之一)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新聞
胡總: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 (圖)
推進政改 保障社會公義
文匯觀察:三個「毫不動搖」 勾劃十八大理論框架 (圖)
中國正研製太空貨運飛船 (圖)
「雪龍」科考船首次挺進北冰洋 (圖)
「海歸」創業「逃離北上廣」
三沙領導層選出 新政府今或揭牌 (圖)
羅援:應設防空區 堅決擊落犯境者
三沙市領導人介紹
阿基諾國情咨文 硬搶黃岩島 (圖)
日否認更換丹羽宇一郎
美「魚鷹」機協日防釣魚島 (圖)
京律師加控釣魚島「偽島主」
北京排水標準 僅3年一遇 (圖)
下凹式鐵路橋 成重災積水區 (圖)
2萬汽車「報銷」 損失近億 (圖)
官民齊心排澇 京港澳高速復通 (圖)
港台同胞建言:系統規劃 定期排查
連日雨災 95人死45失蹤 (圖)
防洪救災7項要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