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獨家風景:工廠區和藝術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16]     我要評論

呂書練

 住在大都市的俗人大概沒幾個人願意走進「烏煙瘴氣」的工廠區,我當然也不例外。不過,近年倒是去了不少工廠區,不是去訂貨,而是去看藝術品及其展覽。

 因為,近年藝術家們都把工作室搬到了工廠區,如今連藝廊和藝術書店也移居了。像位於觀塘鴻圖道的「奧沙藝廊」(Osage)和柴灣豐業街的「AO Vertical藝術空間」等,後者更因地制宜地首創垂直式展覽,藝術品在三樓至十三樓的階梯間展示,你可以拾級而上或自上而下地欣賞;它同時在地下附設一間專賣藝術書籍的書店,為一向予人刻板的工廠區增添一點文化氣息。

 其實,當社會從加工業轉型為服務業時,工廠區也慢慢轉型。為了應付不斷升值的土地和租金,工廠被迫遷徙至偏遠的地方,於是,原來的廠房或廠廈就空置了。

 藝術創作不但需要思維的空間,更需要放置創作素材和藝術成品的空間,空置的工廠大廈就成為藝術家或藝廊的新天地。所以,近年來,對空置廠廈或廠房的「廢物利用」成為城市重建的趨勢,轉型之後的工廠區也成為吸引遊客的藝術區。這一點,北京的798藝術區和上海的莫干山藝術區作了很好的示範。

 在藝術上散慢慣了或在合作上後知後覺的香港藝術工作者也意識到這一點,近年開始「攜手合作」。今年初,由一群自由聚集於火炭工廠區的「火炭藝術工作室」就聯袂對外開放,供市民自由參觀,我專門冒雨去看了一下。雖然各藝術家都對自己的「園地」設計得別具巧思,但在整體的藝術氛圍上,卻因為零散地分佔於十一座工廈之間而削弱了。

 不像798和莫干山藝術區,集結著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風情各異的數層廠房,有較空曠的地面空間,令遊客沒有擠逼感,寸金尺土的香港藝術家們卻要在「空中樓閣」中寄居,以致,遊人要氣喘不息地在面徒西壁般的樓梯間行走,實感不便。

 藝術,除了藝術家的獨立創作外,整體的創作環境和欣賞氛圍也很重要,否則,「孤掌難鳴」啊。

相關新聞
百家廊:「洋學歷」為何貶值 (2012-08-16) (圖)
翠袖乾坤:除了碘,還有其他嗎? (2012-08-16)
海闊天空:好文共賞 (2012-08-16)
琴台客聚:大腦「便秘」 (2012-08-16)
生活語絲:《麗花皇宮》演唱會 (2012-08-16)
隨想國:博識與服務 (2012-08-16)
獨家風景:工廠區和藝術品 (2012-08-16)
百家廊:外國人名中國味 (2012-08-15) (圖)
翠袖 乾坤:楊受成叫藝人貪慕虛榮 (2012-08-15)
天言知玄:記憶的意義 (2012-08-15)
琴台客聚:江南一絕——鬧紅一舸 (2012-08-15)
杜亦有道:十分一秒 (2012-08-15)
隨想國:不到酒泉也話酒 (2012-08-15)
路地觀察:為森見登美彥尋根 (2012-08-15)
百家廊:培育城市的良心 (2012-08-14) (圖)
翠袖乾坤:漂流辦公室 (2012-08-14)
海闊天空:獨個兒吃飯 (2012-08-14)
琴台客聚:如此底氣 (2012-08-14) (圖)
生活語絲:北海道雜錦 (2012-08-14)
思旋天地:天有不測風雲 (2012-08-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