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朱自清在《現代詩歌導論》說,胡適的《嘗試集》是「我們第一部新詩集」,歷來新文學史都從此說,其實《嘗試集》只是第一部個人詩集,第一部新詩集應為《新詩集.第一編》,一九二○年一月初版,面世比《嘗試集》早了兩個月。
朱自清在《選詩雜記》說:「民國十年和葉聖陶同在杭州教書。有一晚,談起新詩之盛,覺得該有人出來選汰一下,印一本詩選,作一般年輕創作家的榜樣……那時新詩已有兩種選本,一是《新詩集》,一是《分類白話詩選》,但我們都不知道,承趙家璧先生覓寄,方才得見。這兩種選本,大約只是雜湊而成,說不上『選』字,難怪當時沒人提及。十一年八月,北新社的《新詩年選》出版,就像樣得多了……」
據《中國新詩集序跋選(1918—1949)》的編者陳紹偉也提及《新詩選》:「我見過這書的兩種版本。初版本,為北京圖書館收藏:版式與再版本一樣……」在《吾們為什麼要印新詩集》這篇序文中,《新詩選》編者認為新詩的價值有四:一是合乎自然的音節,沒有規律的束縛;二是描寫自然界和社會上各種真實的現象;三是發表各個人正確的思想,沒有「因詞害意」的弊病;四是抒各個人的優美的情感。這選集分為寫實類、寫景類、寫意類和寫情類。在新文學的創造精神而言,《嘗試集》無疑是第一本中國新詩集;但以史實而言,《新詩集》雖「雜響而成」,畢竟是新詩的第一個選集,不宜因編選水準不高而一筆抹煞。
《分類白話詩集》一九二○年八月由崇文書局出版,阿英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索引》中說:「此集為初期新詩之最完備的選集,各主要雜誌,主要報紙上的著作,綱目靡遺……今已絕版。」這選集有編者許德鄰的前言,他認為白話詩有「三種精神」,即「不是『塗脂抹粉』當作『玩意見的』,是『真實』的,不是『虛的』,是『自然』的,不是『矯揉造作』的……有了三種精神,然後一切格律音韻的成例都可以打破,而且功夫既深,自有一種天然的神韻,天然的音節,合著人心的美感」。
劉半農的序原是《新青年》三卷五號上一篇詩論,許德鄰將之轉載作為序文。劉半農認為孔子刪詩是極不適當的,「簡直是中國文學上的罪人了」;他又對「假詩世界」(指「專講聲調格律,拘執著幾平幾仄,方可成句,或引古證今以為如何如何,始得對得工巧的」一些詩)作出嚴苛的批評。
劉半農是提出新詩改革具體意見的第一人,一九一七年五月,他在《新青年》三卷三號發表《我之文學改良觀》,第三節為「韻文之當改良者三」:第一曰破舊韻重選新韻,第二曰增多詩體,第三曰提高戲曲對於文學上之位置。其中「增多詩體」一條,要求「於有韻之詩外,別增無韻之詩」。
在一九二二年出版的《新詩年選》中,康白情以編者名義撰《1919年詩壇略紀》,認為第一首散文詩而備具新詩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寫於一九一七年:「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我和一株頂高的樹並排立著,/卻沒有靠著。」康白情認為「其妙處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最早的寫景散文詩應是沈尹默的《三弦》:「中午時候,火一樣的太陽,沒法遮掩,讓他直曬著長街上。靜悄悄的行人路,只有悠悠風來,吹動路旁楊柳樹。」以靜景帶出下一節三弦之聲,技巧和意境上都比胡適和劉半農的同期作品成熟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