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土炕的思念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我國北方農家常見的土炕。 網上圖片

戴永夏

 或許因吹電扇受了涼,抑或因搬運重物扭了筋,這些天來左臂、左背一直痛個不停。求醫問藥,也難覓良方。唯一可行的是經常活動和天天烤電,但收效也並不大。這不由得使我懷念家鄉的土炕來。若能重返故里,再睡到那慈母懷抱般的熱炕上,舒舒筋骨,暖暖周身,也許這點病痛,早就「煙消雲散」了。

 睡土炕在我國南方比較少見,當代人對它更為陌生。但它卻是北方廣大地區自古已有之的風俗。考其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六七百年前的晉代。《晉書.楊軻傳》中就有「常臥土床(即土炕),覆以布被,裸寢其中」的記述。不過那時土炕的樣子,文中語焉不詳。土炕演變為下有孔道、可燒火取暖的「火炕」,據載是在宋代。《三朝北盟會編》一書中寫道:「環屋為土床,熾火其下,而寢室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由於它的取暖功能十分明顯,又方便實用,所以過去土炕不但在普通百姓家相當普及,即使在鐘鳴鼎食之家的高屋華堂裡,它也常佔有一席之地。清人汪啟淑在《水曹清暇錄》裡寫道:「燕地苦寒,冬時比戶皆臥熱炕,西山之煤價不甚昂,頗獲利濟。」這說明在清代,北京人普遍用火炕取暖。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也有多處寫到榮國府中的「火炕」。一些睡過土炕的詩人對土炕更是情有獨鍾,曾寫詩讚美道:「地爐規玲瓏,火穴通深幽。長舒兩腳睡,暖律初回鄒。門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 ……」(金.趙秉文:《夜臥炕暖》);「三入三出熱已偏,美哉衾枕皆溫如……美滿飽得雙喜乍,一夢不知游華胥」(清.方朔:《暖炕詩》)……他們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睡土炕的舒適與愜意,把睡土炕視為難得的享受。

 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至現當代,睡土炕的習俗已從許多地方淡出。然而在我們膠東的一些農村,它卻一直延續至今。一般農家,正房的兩邊壘著鍋灶,鍋灶的灶膛直通隔壁居室的土炕。那長方形的土炕高二尺許,三面接牆,全是土坯(堲)砌成。炕內煙道盤曲,一端連著灶膛,一端直通牆壁中的煙筒。當灶膛內燒火做飯時,煙火便通過彎曲的煙道,給土炕加熱。即使灶膛內熄了火,炕堲吸收的熱量仍經久不散。睡在這鋪有乾草和葦席的土炕上,用不著多少鋪蓋,也會通體溫暖,舒舒坦坦。尤其寒冬臘月,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躺在這暖烘烘的熱炕上,便有一種特殊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難怪當地農民在「翻身」後,把幸福生活概括為「五畝良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熱炕頭」竟成了樸實農民的幸福追求目標,成了他們心目中舒適安定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那些現代化的床具相比,土炕顯得既陋又土。但它土得坦蕩,土得真純,土得可敬可愛。它似乎生就一副菩薩心腸,既能包容大千,又能體貼入微;既能扶正祛邪,又能調理陰陽,總是默默無聞地為貧苦的農民療病健身。

 過去的農村缺醫少藥,鄉民們生了病,多用偏方土法治療,「睡土炕」便是療病的土法之一。記得我們幼時,一遇肚子疼,大人便不假思索地說:「到熱炕頭上趴趴去!」我們順從地在熱炕上趴下,只覺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肚子裡頓覺暖融融的,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盡把肚內的寒氣驅盡。不一會,肚子便不疼了,我們又蹦蹦跳跳地撒歡去了……有時傷風、感冒,也不用(也無條件)打針吃藥。一碗熱辣辣的薑湯喝下去,再躺到熱炕上蒙頭髮汗……一覺醒來,頭不痛了,燒也退了,比什麼樣的「靈丹妙藥」都靈驗!至於腰酸背痛,手腳麻木等病症,常睡土炕也能收到療治的奇效。鄉下人風裡雨裡、泥裡水裡地終日忙碌,患腰腿痛的人卻比城裡人少得多。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土炕的「恩澤」。

 在達官貴人眼中,土炕難入「大雅」之列。但對尋常百姓來說,土炕還是親友歡聚暢敘、交流和聯絡感情的地方。在我們家鄉,以前招待客人,主人總是熱情地把客人讓到炕上:「快脫了鞋上炕,暖和暖和……」客人也順從地脫鞋上炕,老僧入定般地盤腿而坐。不多時,主人便在炕上放好杯盤,擺上煙茶,端來酒菜。一杯薄酒下肚,主客間便天南地北,海闊天空,侃侃而談。裊裊煙霧中,或屈指數年景,或「把酒話桑麻」……此時土炕所承載的,是濃濃的鄉情,親情,手足情……若是冬閒時節,熒熒燈火剛剛把夜色點亮,三五成群的女伴們便聚在一起,偎在炕上,納鞋底,剪窗花,繡荷包……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暢開心扉,娓娓談心。或暢談朦朧的理想,或交流人生的感悟,或剖露心底的秘密……款款溫語,琅琅笑聲,交織成融融的暖流,使這冬日的小屋裡充滿濃濃的春意。此時的土炕,又承載著農家少女純真的愛,美好的情……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土炕也不可避免地要漸被淘汰,即使在農村也難倖免。取而代之的是價格不菲、各式各樣的席夢思、鋼絲床……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明顯標誌。然而我總感到,人們在享受現代「舒服」的同時,卻不應忘記那雖然粗鄙簡陋卻世世代代給人以溫暖、予人以厚愛的土炕,更不要丟掉那默默無聞地無私奉獻、扶危濟困的「土炕精神」。一個人多些這種精神,靈魂會進一步淨化,品格會更加高尚;社會多些這種精神,將更加風清氣正,和諧美好!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土炕的思念 (2012-08-29) (圖)
古今講台:七夕的星空 (2012-08-29)
心靈驛站:周莊的阿婆茶 (2012-08-29) (圖)
亦有可聞:茴香的境界 (2012-08-29)
畫中有話 (2012-08-29) (圖)
古典瞬間:子固能詩 (2012-08-29)
歷史與空間:父親的書場 (2012-08-28) (圖)
詩情畫意:人 心 (2012-08-28)
心靈驛站:秋天,想念上學 (2012-08-28) (圖)
亦有可聞:胡文虎「仁義經商」 (2012-08-28) (圖)
詞話詩說:完 (2012-08-28)
歷史與空間:魂繫蓮都 (2012-08-26) (圖)
熱點時評:誠品霸權? (2012-08-26)
文藝天地•短載:定向的河流 (十二) (2012-08-26)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花 影 (2012-08-26)
文藝天地•試筆:沙漠裡肆意開放的薔薇 (2012-08-26) (圖)
歷史與空間:荒唐的「官帽」批發 (2012-08-22) (圖)
古今講台:武松參加奧運會 (2012-08-22)
生活點滴:夜思多 (2012-08-22) (圖)
畫中有話 (2012-08-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