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老年父母應該享受晚年生活,對子女不要無止境的溺愛和奉獻。 網上圖片
晨 風
「奉獻」一直被當成華夏子孫的傳統美德,依我看,人類最偉大也最盲目的奉獻之一,可能就是中國父母的對子女溺愛了。
不久前在一個聚會上,一位老同事說起為兒女「效勞」之事,招來大家紛紛搖頭。年過70歲的老同事每天一大早就出門,乘一小時公交車去兒子家。先去菜場,然後一手提著個十來斤的西瓜,一手提著一大堆其他東西一併送到兒子家。隨後就是打掃衛生、做飯、照顧小孫子,有工夫還得研究菜譜,老同事說他最拿手的是乾燒黃花魚。
我不由問:您兒子今年多大了?他說:快40歲了。我說,他已經是40歲的人了,怎麼還要由你70歲的人照顧?老同事說,哎呀,我要是不去幫著做飯,兒子媳婦就天天下館子,在外面吃飯對身體是有害的!
原來是疼子心切。我不由想,真是自做自受!這位同事早年復旦大學畢業,退休前是報社的高級編輯。如今的他,卻成了滿嘴油鹽醬醋、一身落伍舊衣衫的家庭「煮夫」。當年瀟灑的老同事,如今一臉疲憊與憔悴。他的兒子媳婦是在高新技術企業上班的白領,除了工作賺錢和及時享樂之外,對老人可能漠不關心。我腦子裡已有了一幅畫面:當老同事幹不動了,會寂寞地躺在床上淒涼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然後很快被兒子忘卻。現在社會上大談孝道,但據我所知所感,事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完美,常看到的卻是,老人的奉獻與子女的薄情。
很多老人為子女奉獻終生,臨到幹不動了即被視為負擔。隨便挑出幾個相識人家的例子:有位老太太早年寡居,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四個兒女。兒媳婦自進了她的家門從來沒有做過家務,連生下孫子也是老太太一手帶大。直到年過80歲,老人還天天上早市買菜買奶,回家做一大家子的飯。最近老太太突然中風臥床不起,四個兒女卻為照顧她互相推諉,孫輩忙著應付專業考試更是極少露面。
有位老奶奶半生照顧兒女孫輩後,80多歲時還上街買菜,還要給年過20的孫輩發紅包、買冰淇淋,自己卻不捨得吃一點點好東西。有一天她終於躺下需要別人照顧了,但兒孫輩來看望老人家時,卻幾乎人人空著雙手。兒孫們坦坦地花老人放在抽屜裡的退休金,買來雞鴨魚肉一起猛吃,給老太太端的卻是爛麵條和剩菜。晚輩心裡裝的是如何多分遺產,如何自家不吃虧,如何賺錢與享樂,根本沒有這位老奶奶的位置。
有人說慈母之愛永生難忘。嘔心瀝血的愛真能換來對等的愛心回報嗎,我看不見得,尤其在這個如此浮躁的年代。
愛子女是動物的本能,但老狐狸會咬走長大的小狐狸;愛子女到丟失自我的地步,把哺育期延長到荒謬的地步的,大概只有人類。西方父母把兒女養育到18歲,就算是盡完了義務;可中國父母呢,兒女40歲了,有的還要當成「奶娃娃」來嬌慣。更有人把對兒女的奉獻當成人生的全部目標,自己輕鬆一點兒都覺得是罪過。
老一代的父母如此,獨生子女的父母有的更是如此,他們經常奉獻得很徹底。有位女士與老伴早就雙雙下崗,兩人每人每月只有500元的生活費,老兩口卻捨得給兒子辦一場花費5萬元的婚禮。現在他們的唯一心願,就是兒媳婦快些生下第三代,他們好去幫助帶孫子。女士每次去兒子家幫助做飯,都與老伴一起擠在客房一張很狹窄的行軍床上。看著十分憋屈,她卻毫無怨言。我想,愛孩子,也不見得非把自己貶低到塵土裡吧?
有位親戚家裡有4個兒女,兩位老人退休後在家裡搞了個「小飯桌」,帶大了四個孫輩,還傾其所有送孫輩們出國留學。但在老人生病住院的幾年裡,第二代常常是工作忙來不了,第三代更很少出現在老人的病床邊。我想,二老好像是「一次性筷子」,已經「物盡其用」,之後就要被丟棄了。
最近有對年輕夫婦要添孩子了,希望已退休的母親從老家來北京幫助帶孩子,那位母親卻不同意。一來不願離開老家,二來身體不太好。小兩口感覺很受傷,覺得母親怎麼不那麼慈愛了?我問他們,如果設身處地,你們願意放棄晚年的舒適來受累嗎?年輕人搖搖頭。最後,年輕的準媽媽打算辭職自己帶孩子,還老人一個輕鬆的晚年。
可惜的是,多數被嬌縱的年輕人早養成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對父母的愛心被淹沒於功利的打算之中。父母的奉獻被認為理所當然。現在50後多忙著給父母養老送終,「小老人」伺候「老老人」,有時便體力不支,可是醫院裡卻極少看到第三代的身影。多數80、90後年輕人,都不會在祖輩生病去照顧。他們的父母也認為這樣很正常,讓年輕人受累父母都不幹。
想當年我當「御用文人」時,想是為了孩子,對孩子的責任支持著我寫了很多自己不愛的文字。一個朋友很努力地工作,事業蒸蒸日上還有了兩棟大房子。她的口頭語是:咱不是一切都為了孩子嗎?孩子,成了很多人奮鬥的動力。以這樣的責任感為生活支柱,我不反對,但對人生一世就是為了後代的價值觀,我卻不能苟同。
事實上,把養育孩子當成全部人生目標的父母,結局都不太好。有人孩子一長大離開家庭,就不知把自己怎麼辦了,必須為兒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覺得生命有價值。正是這樣單一的價值觀,造成父母對子女無止境的奉獻,子女對父母無盡的索取。相比之下,西方人家的子女盡早自立,父母盡量獨立的生活態度,更合乎人性。
我們最缺的,是家庭成員的獨立個體意識。很多人不明白,當子女成人的時候,父母完全有權利享受屬於自己的生命;養育子女有樂,個體對世界無窮盡的感知,以及經濟獨立帶來的自由,卻是更廣闊的人生歡樂!人類精神解放的標誌之一,就是不再把個體的享受當成恥辱,而當成人之為人的基本權利。從這點上說,願意為子女看孩子的老人固然可敬,享受兒孫親情固然可喜,但一個拒絕為孫輩繼續奉獻,想去周遊世界的老人,同樣值得尊敬。
有一句老話說:你拿自己當個人,別人就拿你當人;你不拿自己當回事,別人怎能拿你當回事?依我看,甘願當兒子免費保姆的老同事並沒有他自己想像得那麼偉大,因為他沒有善待一個生命──就是自己。
我想,無止境的溺愛害人害己。奉獻有度,才是最可行的塵世美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