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大最新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技術。中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大腸癌是本港目前第二號常見癌症,每年有超過3,400宗新症,死亡人數更高達1,700人。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引入亞洲首項大腸膠囊內視鏡技術檢查大腸,透過膠囊大小的鏡頭檢測,盡早找到瘜肉及進行切除,減低大腸癌新症和死亡率,相較於目前的「入侵性」大腸鏡檢查,將可減低痛楚和避免尷尬。
中大引入新內視鏡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最近引入嶄新大腸膠囊內視鏡技術,接受大腸檢查病人先服用瀉藥清洗大腸,並帶上儀器,只需吞下一顆藥丸大小、兩端設有鏡頭的膠囊,醫護專業人員便可即時檢視由膠囊拍攝的大腸內壁影像,並於檢查當天下載影片作分析,膠囊隨後會自動排出體外,檢查過程簡單快捷,將使用者的不適與不便減至最低。
消化疾病研究所總監沈祖堯表示,2006年調查顯示,市民對大腸癌檢查卻步的主要原因時尷尬和害怕痛楚,但新引入的大腸膠囊內視鏡技術,患者只需吞入一粒兩端有鏡頭的膠囊,醫生即可即時透過影像分析。他續稱,新方法具有準確、安全、入侵性低等優點,也不需要使用鎮靜劑,膠囊在使用後更能自動排出,相信市民會較容易接受。
現年73歲的黃先生上月透過這技術檢查,發現大腸內有兩顆瘜肉,才決定找大腸鏡做切除手術。研究所總監陳家亮表示,這技術可用於全民篩查,更可為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的病人作診斷,以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研究所下一步會研究大腸膠囊內視鏡在診斷其他大腸疾病的應用。使用這種膠囊每次收費16,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