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歐洲央行在二級市場落實無限量購買政府債券,被認為已十分盡力。路透社
AMTD尚乘財富策劃董事兼行政總裁 曾慶璘
歐洲央行在二級市場落實無限量購買政府債券如此大膽的決定,歐洲央行行長即推動各方就這個具爭議性的執行步驟達成一致的共識。可惜,歐洲央行沒有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受到主權債務危機波及之前採取這項行動,拖延實施並不感意外,足夠的民意及政治意願在此時顯得更為重要。
如果歐盟成員國人民認為留在歐元區明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那麼歐元區生存下去的可信度將大大提高。要實現這一點,赤字國需要經濟有正增長和就業環境改善。歐洲央行可以通過更大力地踩下貨幣政策的油門來作出貢獻。歐洲央行並不會無條件介入,只有在相關國家滿足特定條件時才會參與。具體條件並非由歐洲央行設定,而是由各國政府、歐盟、歐盟委員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
直接貨幣交易(OMT)的政策邏輯不是為處於困境的國家政府提供融資,而是穩定投資者對歐元不必要的恐慌,維護貨幣政策的單一性。儘管政策利率較低,但部分歐元區成員國的信貸環境仍然極為緊張。由於各方對互相關聯的銀行業風險的認知存分歧,以及跨境放貸規模縮減,結果令「危機最緊迫國家的融資環境最缺乏支持」。
歐央行贏得時間 區內風險仍未除
考慮到政治狀況,歐洲央行已經十分盡力。德國憲法法院的裁決和荷蘭大選結果可能會帶來幫助,但歐元區解體風險難以消除。如要消除風險,債務國公民必須找到可信的信貸增長途徑,而債權國的公民必須相信他們沒有把錢扔進無底洞。歐洲央行的舉措贏得了時間,但還沒有贏得這場遊戲。
另一方面,美聯儲終於啟動了第三輪量化寬鬆,發起新一輪資產購買行動以扶持美國經濟。它反映出美國聯儲局內部對於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愈來愈擔憂。鑒於失業率仍頑固地高於8%(事實上可能高達16%),而就業創造速度仍不夠,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只能採取最激進的行動。
可是,對美聯儲來說,這絕不是一個輕易做出的選擇,因其不僅要回應外界對於放鬆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擔憂,還要顧及在總統大選前重大行動出台的政治影響。在美國勞工部報告發表美國經濟於8月份僅創造9.6萬就業崗位後,出台新一輪資產購買舉措的理由就更加充足了。
美11月大選後財政政策僵局將延續
美聯儲採取行動的另一個理由是:美國國會讓人無法預期會出台任何新的刺激措施。事實上,11月大選後財政政策僵局將會延續,一旦國會不能就財政政策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將可能導致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美聯儲這次所採取的行動在形式上與前兩輪量化寬鬆(QE)大致相符,只是做法更加果斷。每月購買資產將達到850億美元,包括抵押貸款支持債券和在延續「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的計劃下買入長期證券,這些都與前兩輪QE相似,但這一次的承諾是無限制的。這意味著美聯儲將在可預見的將來持續提供刺激政策,直至勞動力市場出現重大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