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
十多年前高級酒樓流行的「灌湯餃」近年已不多見,有些高價大酒樓雖然仍有「灌湯餃」供應,但外表和質格已大不相同。新式的「灌湯餃」用小瓷盅一盅盅地上桌,一隻摺口大餃子浸在盅內一碗上湯內,上湯落足味精肉碎十分好味,不過那已完全不是一泡湯包在一隻餃子內的「灌湯餃」,而是如湯浸餛飩的「湯灌餃」。阿杜有位真正老饕之上海朋友吃過後說:「這灌湯餃變成湯灌餃也不是你們廣東大廚師所發明,上海早在卅年前已有之,我們稱之為「湯包」—真正用湯配合著吃的包子,便正是你們所說的「湯灌餃」了。
原來卅年前上海名店「沈大成」、「五芳齋」等流行賣一口一個的俏巧小包,肉鮮皮薄十分可口,有人說小包子和湯而吃更有風味,所以小包子上桌時多附供一碗蛋花鮮肉上湯,把小包子放入湯中用條匙羹兜著放入口中,上海人統一名此為「湯包」—用湯和吃的包子。隔了幾十年來到香港改用湯浸餃子便成了港式「灌湯餃」,而真正蒸熟上桌只有餃子沒有盅碗盛著也沒有上湯,而是咬開後餃子當中含有一口鮮味湯的,那才是正宗粵式點心「灌湯餃」,此種古舊粵點如今已差不多失傳了。
近年上海菜還有一種正宗湯包,特別上海市賣揚州菜揚州點心的食店,列之為揚式名點名為揚式湯包。乃是一個蒸籠承托著一隻厚皮大包,脹鼓鼓有如小皮球,吃的時候附帶給客人一支吸管,一人一個插入包子中先啜吸當中之鮮肉汁,啜乾了品嚐美味後包子皮陷下,此時撕開包子皮連餡肉吃之,這便是點滴不浪費的「揚式湯包」了,這種湯包和港式的上湯浸餃子「湯灌餃」有天淵之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