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教育學院昨日舉行「辦學傳承:教院夥伴辦學團體歷史珍藏聯展」開幕禮。圖中為教院署理校長鄭燕祥。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景熙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為了讓市民更了解本地教育發展史,教院轄下香港教育博物館,聯同4個香港主要辦學團體,首次合辦「辦學傳承:教院夥伴辦學團體歷史珍藏聯展」,展出過去百年與本地教育息息相關的文物及照片,昨日舉行開幕禮。展品包括清代政府監督學院大人視察學校環境報告、首位來華牧師馬禮遜親自翻譯的中文版聖經複製本、當時學生成績表等珍藏,種類甚豐。
2010年,香港教育學院與天主教香港教區、香港聖公宗、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以及東華三院4個本港主要辦學團體簽訂合作備忘錄,一同推展本地教育研究。4個辦學團體屬下中、小、幼稚園及特殊學校共佔全港學校四分一。
鄭燕祥黃若嫻等齊主禮
香港教育學院昨日邀請5位主禮嘉賓主持聯展開幕禮,包括教院署理校長鄭燕祥、天主教香港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黃若嫻修女、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總幹事謝振強、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學務總監余煊及東華三院主席兼名譽校監陳文綺慧。
現場有多位校長、教師及學生出席,約有100人。
鄭燕祥致辭時表示,每份展品都展示了歷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希望展覽吸引更多市民到場了解,體會教師多年辛勞,並向他們致敬。
展出監督學院大人批諭
展品橫跨香港戰前及戰後時期,包括學生成績表、考試時間表、教職員履歷冊、運動會獎盃等。1904年監督學院大人(等同現時教育局局長)批諭公文,是現存最早相關文字記錄之一。該公文寫有這位官員對師生、學校環境等評語,如「解讀作文皆平常」、「但嫌學童聲細」、「衛生極合」等,當年教育實況彷彿重現眼前。
首位來華牧師馬禮遜是傳統名校英華書院創辦人,辦學團體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與同學及教師一同到場參親的英華中五生黃君行表示,對馬禮遜言行感到十分佩服,曾作資料搜集,知道馬禮遜曾放棄在英國的工作到中國傳教。他稱看到馬禮遜親自翻譯的中文版聖經複製本時十分感動,坦言希望效法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將來學有所成,回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