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脫新範女士,是本港的一位穆斯林,也是香港中文大學1972級社會學系畢業生。她出生於一個極為平凡的基層家庭,依靠自己的努力與奮鬥,實現了報效社會、回饋香港的理想。在她長達數十年的公務生涯中,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的工作,是最令其難以忘懷的。作為中央圖書館開館館長,她將自己人生最寶貴的年華獻給了大眾閱讀與圖書事業。她的故事,是一種感動,也是一份激勵。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圖片為資料圖片
長期的公務員生涯,練就了脫新範女士嚴謹的行事作風。即使是面對記者的採訪,她也會對每一個問題仔細思考,然後作答。既有學生的細緻,也有長者的慈祥,令人難以忘卻。
讀書時靠補習賺零花錢
脫新範回憶說,小的時候,自己的穆斯林身份並不是很突出。因為出身於基層家庭,活動範圍有限,大家更多是為生活中的瑣碎之事而忙碌。但是,上中學以後,自己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尤其是參加朋友們組織的聚餐等活動,便會意識到自己的族群屬性。但是,朋友們沒有絲毫的歧視,都是以理解和包容的態度來看待穆斯林與其他人士生活習慣的不同。脫新範認為,這從某種意義上,也證明了香港社會高度的包容性與多元性。
她覺得,自己的成長歷程,從一個側面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與進步。她回憶到,當年她上小學和中學時,是1960年代的末期,那時,能夠進入大學的名額分配非常少。經濟起飛狀態中的香港,社會競爭與人才競爭非常激烈。為何兒時的功課特別好,以至能夠入讀到一流的香港中文大學,這是記者特別關心的問題。她說,自己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學時代老師的教誨與幫助。在讀書時,父親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打工仔,而母親則根本沒有工作。無論是生活還是課業,青少年時代的脫新範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基層家庭的出身,讓她很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而老師與朋友們的鼓勵、支持,則伴隨她走過了一次次人生的轉折點。中學四年級時,就已經靠自己參加的補習工作來掙取生活來源。因此,以優異的成績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其實並不出奇。這也是刻苦努力的結果。
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後,體會了社會生活不易和艱辛的脫女士,更加自立、自強。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也為了能夠讓自己盡快地融入到社會大時代的生活中去,她依舊採用中學時期勤工儉學的方式,前往夜間學校去教課,以便在獲得勞動報酬的同時,加深對社會的了解與熟識。
情繫圖書事業
大學畢業後,脫女士幸運地考取了公務員,從事政府的文化推廣工作。從基層做起的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力求讓自己的工作為市民所滿意。每當政府舉行大型的文化活動,需要講解、司儀或是公關時,大多會要求能力強的脫女士擔綱重任。她進入公務系統的年代,正是香港逐漸擺脫「文化沙漠」污名,進入大發展、大繁榮時期的起步階段。在各區圖書分館工作的日子裡,讓她能夠系統化地對香港的圖書管理與開發事業進行通盤和長遠的思考。
香港回歸前後,脫新範女士受命進行有關香港中央圖書館的籌組工作。這是一項極為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中央圖書館從籌組、到開館再到一點點壯大,都是她人生回憶的寶貴精華。不經意間歲月流逝。當年和同事們一起外出考察、學習管理經驗、購置設備的經歷,讓她覺得自己的人生步入了一個新的台階。雖然艱辛,但卻非常充實。
2001年,中央圖書館終於順利開館。作為創館館長的她,認為這為香港公共圖書服務事業開創了新的一頁。在她看來,香港的公共圖書事業,幾十年來能夠不斷發展,實則是幾代香港人不懈努力的結果。中央圖書館落成時,他們面對的是一系列繁重而嚴密的籌劃工作。內部的裝修,館藏的整合,電腦系統的應用,多媒體的檢驗與測試,數據庫的綜合管理,人員的調配,甚至清潔保安,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她和同事們任勞任怨、攜手並肩地開拓和創造。那是一個令人難以忘卻的歲月。大家緊守崗位,上下一心,目標一致,將來自社會各界的期待,轉化為工作的動力。 每當回想起為著建立香港中央圖書館那既辛酸、又溫馨的日子,那種夜以繼日、朝九晚九、廢寢忘食的工作狀態,是她與同事們共同努力、共同奉獻的心力體驗。
「開拓資訊空間,邁進自學紀元」,是中央圖書館的創館理念。中央圖書館成立初期,香港正處於經濟變遷的年代。培植市民的自學能力,作為普羅大眾能夠賴以維生的基礎。長期以來,在脫女士等幾代中央圖書館職員們的奮鬥下,這裡已經成為了「立學術典範、樹教育楷模」的地方。中央圖書館,已然成為市民心目中一個資訊與文化的薈萃之地。為了表彰脫女士為中央圖書館發展作出的貢獻,2004年國慶節前夕,特區政府正式向她頒發了榮譽勳章。
勉勵當代年輕人
脫女士介紹,目前全港的穆斯林約有二十四萬,其中華人穆斯林約有三萬人左右。與早期穆斯林社群與香港社會的關係建構相比,現當代的本港穆斯林已經較好地融入了本土社會。穆斯林中,有終審法院的大法官,有大學教授,各行各業的精英都有穆斯林的身影。這是穆斯林社群自強不息的努力,也是香港社會多元、開放與包容的最好腳注。
退休後的脫女士,除了自己進行經常性的社區活動外,也關心著香港的未來一代青年人。她時常參與各種講座和獎學金資助的活動,來為年輕人的發展提供幫助。她坦言,目前,隨著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飽和的階段,社會資源的人力上升空間不足,因此,年輕人普遍有無法上位的感覺。大學生,較之於以往,也不再是天之驕子。因此,年輕人需要對自己的發展進行綜合性的長遠規劃,也需要在時代的拚搏中,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