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專欄撰稿人 Andy Mukherjee
全球流動性過剩給港元與美元之間的聯繫匯率制度帶來壓力。香港金管局過去一周四次出手買進美元,以防止港元升破強方兌換保證水平。但也很難說,如果放棄長達29年的聯繫匯率機制,香港就能更輕鬆地應對西方國家大肆印鈔。
香港無疑感受到了低利率的影響,當地最便宜公寓的價格在過去四年間上漲了60%。已有人呼籲香港採用新加坡那樣的更靈活匯率制度:坡元兌美元自2009年3月以來升值21%。
但新加坡並未因此就避開了西方量化寬鬆的影響。新加坡住房價格自2009年第二季以來上漲56%。而且不只是資產價格難以控制。新加坡通脹率在9月意外升至4.7%,比同月香港3.8%的消費者物價漲幅還高。
新加坡與香港均已加強限制房地產貸款,對借款人資格、金額與期限都作了限制。引人注意的是,最近的這類限制措施是在美聯儲宣布第三輪量化寬鬆後實行的。
但這些所謂的宏觀審慎舉措,往往只能暫時緩解超廉價資本帶來的影響。與中國和印度這些較大型經濟體不同,香港和新加坡不控制本地利率。
如果美聯儲認為有必要推出第四、第五輪量化寬鬆,新加坡和香港也許就會實施更嚴厲的控制。
小而開放經濟體只能選擇忍受
但目前而言,這兩個小而開放的亞洲經濟體或許只能選擇忍受。在全球經濟低增長的環境下,放棄實行多年的匯率機制而改採可能帶來其它威脅的新機制,實在是太危險。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