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李俊 芭蕾中的戲夢人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李俊之前的編舞作品《廣陵隨想》。劉陽攝

 香港芭蕾舞團將在11月初為觀眾帶來《芭蕾之味》,集結六位編舞家的作品選段,無論你是喜歡經典的古典風格,還是簡潔的現代風,大概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作品。六位編舞中,中央芭蕾舞團的「芭蕾王子」李俊,將為港芭度身打造全新小品《風舞者》。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風舞者》沒有故事情節,只是借由舞者的身體與律動,讓人靜靜地感受風的感覺,與人在風中的各種狀態。李俊說,舞蹈的靈感來自文化中心前維港的海風與對面的風景,他挑選了港芭中的七位女舞者參與表演,將融合芭蕾舞、中國舞,以及太極上身流轉的動作特點來體現風與人的關係。

台上台下平常心

 李俊的家鄉在貴州,他形容自己是山裡的孩子,小時候學舞蹈「完全是為了身體健康」。因為母親喜愛文藝,李俊從小被送到當地的舞蹈業餘班,機緣巧合下,卻被老師說服去考北京舞蹈學院,一開始本來想考民間舞,也是在老師的建議下把芭蕾舞填在了第一志願欄上,「我當時想,聽人勸,吃飽飯,就填了芭蕾舞。」他笑著說。沒想到一考就考上了,當時對芭蕾舞一無所知的他就這樣走上了這條人生道路。

 1997年,李俊獲得第五屆全國「桃李杯」的二等獎。「桃李杯」是全國舞蹈界的標誌性比賽,競爭十分激烈,問他當時練得苦不苦,他卻說:「怎麼會?多好玩呀!」原來,因為這屆桃李杯,他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到廣州,「小遊客」的興奮感一出來,比賽的煩惱統統都拋在了腦後。

 畢業後,李俊就加入了中央芭蕾舞團,到今天,他已經是團裡擔當大樑的主要演員之一,曾主演《胡桃夾子》中國版、《吉賽爾》、新版《葛蓓莉婭》、《淚泉》、《天鵝湖》、《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劇目。期間曾獲得第七屆美國傑克遜國際芭蕾舞比賽成年組銀獎,2006年,他還應芭蕾大師羅蘭.佩蒂之邀參加世界巡演,獲得很高的評價。

 李俊給人的感覺,輕鬆、淡然,對待台上台下的自己特別有平常心。訪問中聊起,他仍記得自己加入舞團後第一次登台,跳的就是《胡桃夾子》。緊不緊張?「我一直都有句話—你敢讓我上台,我有甚麼可怕的?我們學這個不就是為了站在舞台上嗎?練好了就跳,失誤了也沒辦法,我也不想失誤呀,過去就好。」他說。

不想重複「王子樣」

 從11歲開始學舞到現在,李俊不知跳過多少個角色,他坦言自己並不是非常有表演慾的人,但卻十分享受舞台上的瞬間。「因為在那個時間裡我不是我,是另外一個人。卸了妝是我,化了妝就是另外一個人,有另一種生活方式,另一種處理情感的感覺,另一種說話的風格,挺好的。」他特別享受在不同的角色中切換,碰到舞團的繁忙演出季,一個禮拜要切換三個不同的角色,換做別人早覺得疲累不堪,他卻直呼「太過癮」。

 為了嘗試不同角色,他甚至主動提出演壞人,不想重複千篇一律的「王子樣」。跳《海盜》時,他就主動提出要演人販子,不想演好人;到了《紅色娘子軍》,他更是梳著小油頭,滿心歡喜地跳起了南霸天手下的惡棍打手,顛覆了大家對他的既有印象。

 但享受歸享受,他也碰到過讓自己既痛苦又難忘的角色,那是2006年,芭蕾舞大師羅蘭.佩蒂(Roland Petit)的經典作品《年輕人與死亡》在北京上演,李俊正是兩位主角之一。應和著巴赫的音樂,年輕畫家的愛情與死亡成為舞台上的主題。舞蹈畫面美妙細緻,卻又有揮之不去的黯淡與憂傷,打動了現場所有的觀眾。「這個舞結合二戰後歐洲青年對生活的一種迷失和茫然,那種狀態要通過特別細膩的東西才能表現出來。人物的內心掙扎、有一些扭曲的感覺,很難把握。有時你扭曲了,觀眾卻未必看得明白,這也是作為演員的一種痛苦吧。」李俊說,這個舞劇是他唯一一個在台上時一定要保持絕對清醒的劇,腦子要很清晰,內心卻又要沉浸在角色中,「(頭腦與心靈)那麼近的距離,卻有兩個我,很難受。」演完後,他久久不能抽離,非常痛苦,「但這也是它最能打動我的地方。」現在回看那段時光,他打趣地說,那種分不清現實與虛幻的感覺,真的就像電影《黑天鵝》中的女主角,只是沒有那麼嚴重罷了。

在舞蹈中看見世界

 跳舞是李俊的事業與生活,也是他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一個窗口。透過不同編舞的作品,他也在細微之處觀察不同文化的思考特質。「美國人的文化呢,就像巴蘭欽的作品,看出美國人對待藝術有些詼諧的感覺,不是那麼那麼地嚴謹。而歐洲呢,像威廉.佛塞的舞,雖然感覺音樂好像很時髦,甚至有重金屬的打擊樂的元素,但是真正開始跳的時候,卻是絕對的歐洲,對待藝術還是很嚴謹。而《唐吉訶德》呢,就完全是西班牙人的世界,他們的生活就是那樣的,享受陽光,享受火腿、美酒……」

 而他最推崇的現代芭蕾大師,則是漢堡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約翰.紐邁亞(John Neumeier),這位藝術家在今年初曾造訪香港藝術節,帶來舞劇《馬勒第三交響曲》與《慾望號街車》。「我很崇拜這位大師,他是用交響芭蕾來敘事。所謂的交響芭蕾,有一段時間比較流行,像俄羅斯之前就曾流行用宏偉的交響樂,比如拉赫曼尼諾夫或是貝多芬的交響曲來編芭蕾舞,也是無情節的,只是跟著旋律做一些動作,當時並不是很成功。但是約翰.紐邁亞用這個方式,卻加入了故事情節,相當好看。他運用了很多芭蕾的語彙,他認為芭蕾要活在當下,要有生命力,而不希望芭蕾被人覺得是古董。他說得很好,也完成得很好,更成功地把芭蕾舞詮釋了出來。」

 《慾望號街車》在香港上演時,有朋友看完直呼驚訝,不僅因為這個田納西.威廉斯的經典劇作變成舞蹈後仍然頗富張力,更因為台上演員的專業——哪怕是站在舞台陰影中的小配角也演得傳神盡意,沒有絲毫的鬆懈。「他也是這麼要求我們的。」李俊說,今年早些時,紐邁亞曾到北京指導中芭排練《小美人魚》,當時就曾闡述自己的舞蹈哲學,令他十分折服。「他說,你們不要覺得你們是群舞,你們要知道,你們代表的是一個人。我們是在舞台上,也是在生活中。不要放棄自己,不要覺得自己是群舞沒人看就寧可往後縮,反而應該希望大家都能看見你才對。他排練時很強調,群舞在一個作品中不是一個背景,而是活著的人,他們有情感,也要表現自己,就是這樣。」

 從舞者變成編舞,這次李俊充分體會到編舞的痛苦,他笑說有時晚上睡覺都會突然醒來坐起,腦子裡不知道在想些甚麼。這些時候,也許看看大師們的背影,能給他莫大的鼓勵,而大師們的舞蹈理念,說不定也會為他的未來作品帶來靈感呢。

《芭蕾之味》

時間:11月2日至3日 晚上7時30分

   11月3日至4日 下午2時30分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相關新聞
李俊 芭蕾中的戲夢人生 (2012-10-26) (圖)
蘭伯特舞蹈團的香港行 (2012-10-26) (圖)
閃爍生輝的《茶花女》香港歌劇院VS香港藝術節 (2012-10-26) (圖)
詩詞歌賦中的山水光影 (2012-10-23) (圖)
鄭在東作品《廬山》 (2012-10-23) (圖)
鄭在東作品《恆山懸空寺》 (2012-10-23) (圖)
鄭在東作品《長江三峽》 (2012-10-23) (圖)
鄭在東作品《太湖》 (2012-10-23) (圖)
鄭在東作品《天台山》 (2012-10-23) (圖)
鄭在東作品《蘇州冠雲峰》 (2012-10-23) (圖)
《從建隆元年到二十一世紀的山光水影》 (2012-10-23) (圖)
創作對談:《夢遊號》:表現地道香港精神 (2012-10-23) (圖)
藝訊:國際大師版畫藏書票在津展出 (2012-10-23)
《舞。雷雨》無聲勝有聲 (2012-10-19) (圖)
敢觀舞台:當保育成為時代命題 (2012-10-19) (圖)
「後直」:香港當代攝影的發展路向 (2012-10-16) (圖)
創作對談:《藝術無界限》:自閉症女孩的陶藝創作 (2012-10-16) (圖)
視覺推介:深堀隆介「金魚繪思」展覽 (2012-10-16) (圖)
玩偶之家 香港娜拉要出走 (2012-10-12) (圖)
李高陽 18歲的舞台 (2012-10-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