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60風尚.中國學生周報影評十年》可真是一本奇書,為甚麼說它「奇」?因為從來沒有想過,以學生為對象的刊物,居然有過那麼多影評作者,而這些六十年代青春年少為電影著迷的作者,都因熱愛電影,努力堅持個人志趣,今日已各自孕育成為名作家/名編輯/名編劇/名影評人/知名大導演,或在文化教育界另一位置有所成就。
他們大半都是「獅子山下」時代零用錢不多的窮小子,除了看電影/評電影,還節衣縮食買活動攝影機和器材拍電影,當年科技沒今天發達,就算拍個短片,哪會像數碼攝錄機容易舉手成章?拍了短片,還得沖印剪接大做一番功夫,對他們來說,十幾分鐘八米厘/超八米厘的小電影也是了不起的奢侈,了不起的辛勞,那時代未見經傳的小導演們,便無不有過啃白麵包吃馬鈴薯苦中作樂的日子。
《影評十年》那群今日熟悉的作者名字,學生周報老讀者看到故人無恙,固然無限驚喜;至於周報停刊後出生的讀者,由於那些作者的名字還經常見報,也當同樣感到親切而不陌生;最令筆者感興趣的是在作者名單中,居然意外發現了「十三妹」,久仰大名,苦於未見其文,自不免第一時間急於拜讀她那篇〈第一次看粵劇〉了。
山東人談粵劇,不止前無古人,至今還未有來者吧,她坦言因為欣賞廣東話而愛上粵曲,認為粵曲比時代曲還悅耳,說任劍輝台風好過徐玉蘭、范瑞娟,甚至超越名滿大江南北有「冬皇」美譽的京劇名伶孟小冬,這話要是由廣東戲迷說出來,可就開罪不少京劇越劇迷了,前輩文化人都說心快口直是十三妹一貫作風,從她文中強烈的個人意見可見一斑。
《影評十年》中外國粵語片無不提及,可喜在大部分名片今日都有影碟,電視不時也有播映,老戲迷溫故知新,對年輕戲迷也帶來新鮮感,能夠喚起新舊影癡影迷集體回憶,就不算明日黃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