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三港新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七年送暖情義真 貧瘠山區勝家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黃乾宇(右)堅持七年為貧困山區送暖,與當地村民結下深厚感情。

——支教義工黃乾宇重彩濃墨書人生

港人黃乾宇早在2005年大學畢業後,和女友來到廣西百色田陽縣貧困地區志願服務一年。轉眼間7年過去了,黃乾宇已經從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變為人父。曾經青澀的面龐如今多了幾分成熟男人的穩重。如今,黃乾宇已定居廣州,卻堅持每年回到山區給老師、孩子們送去溫暖。他喜歡那些貧困卻十分快樂和單純的孩子們,敬重為改變貧窮和落後而孜孜不倦地做著努力的校長老師們。7年間,一件件觸動人心的事跡,在黃乾宇的人生中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薇、張瀛戈 深圳報道

回憶起當年支教的廣西百色市田陽縣,黃乾宇親切地用「第二故鄉」來形容這塊貧瘠的、與香港這個購物天堂截然不同的土地。在他看來,第二故鄉擁有他這輩子到目前為止最為獨特的一段回憶。「一年的時間用心去體會可以是很長的歲月,一段段觸動心靈的回憶串聯起來都是張張鮮活的面孔。」在黃乾宇心中,做支教的一年是他一生當中很刻骨銘心的經歷。他說:「去西部支援是我曾經十分嚮往的,人這一輩子也只有那段時間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到山區即找回真實自我

直到現在,每年一有空黃乾宇就會領著一班新朋友帶著大包小包的物資回「老家」探望田陽的孩子們,用他的話說,只有回到那裡自己的身心才能最大限度放鬆,煩惱才會一掃而空,在那裡,他能找回最真實的自我。

黃乾宇說,這7年間,每次回去他一定會去看望那位讓他十分敬重的王勇鋒校長,這位校長懷著「要把村裡孩子帶出大山」的理想,試圖憑藉教育的力量改變當地孩子的命運,帶動當地發展。是他將支教的項目引入五鄉村,給黃乾宇機會接觸這片土地認識那些可愛的孩子。

深受當地校長事跡感動

現任永昌小學校長的王勇鋒當年從廣西師範大學畢業後,毅然決然放棄報考公務員的機會。從2002年至今,王勇鋒借助網站的力量,聯繫很多社會愛心人士來田陽支教,並與他們一起做了一個助學網站,形成了一個扶貧接力計劃。「10年來,王校長的薪水一直只有1,200元沒增長過,他的奉獻精神讓我很感動。」黃乾宇說,他每次回去都會給當地的老師打氣,肯定他們存在的意義。因為當學生了解到外面世界是怎樣,老師便很難在他們心中樹立威信。「可以說,老師是在和暴發戶搶人。他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依舊堅持教學,應得到社會關注。」黃乾宇說。

山區孩子更需精神指引

支助山區兒童這些年,最讓黃乾宇覺得無奈的,不是社會支助沒法讓山區的孩子過上好生活,接受良好教育,而是他們根深蒂固的「歸根」思想,讓他們始終無法擺脫貧窮和落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黃乾宇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金錢只能給予山區的孩子心靈上的安慰,而不能帶來更多實質的變化,孩子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指引。「我發現在山區孩子的思維中,活著就是為了賺錢回山溝裡面蓋房子,但在那裡蓋房子的費用遠高於城市。」黃乾宇舉例,因為運費等諸多因素,在城市賣6毛錢的瓦片,山區裡可能得賣1塊多。然而由於山裡老一輩人不願意到城市生活,山區的孩子出去打工的,有一定積蓄後就會選擇回家鄉蓋個房子繼承父業做個農民。

思維模式令農民難脫貧

「這幾年每次回去我都感覺時間在他們那兒靜止了,他們的生活一點變化都沒有。孩子們會把早上吃不完的玉米粥裝進瓶子當成午餐。那些外出打工的孩子賺了錢就回山區,窮了又再出去,循環反覆,人生沒有任何意義。」在黃乾宇看來,生活環境沒有改變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思維模式沒有改變,而作為山區支教的一分子,他能做的只是多和孩子們聊天,盡力改變他們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

「山區的孩子很單純,每次回去我都會與他們多聊天講道理,能改變一個是一個,我相信當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我們的行列努力去做,給他們精神的指引,他們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讓黃乾宇感到高興的是,如今需要金錢支助的山區兒童數量已經越來越少了,下一步,山區支教者將一改單純與孩子們交流的模式,盡可能多的和當地學校的老師交流,「讓老師通過教育來給孩子們做精神指引,效果會更為明顯」。

不要憐憫體會真實快樂

黃乾宇認為,不管山區的條件多差,孩子們需要的都不是憐憫,「我們不能以憐憫之心看待他們,他們的幸福指數比我們還要高,快樂是一種感覺,我在他們身上能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我們要抱著平等的心態去對他們」。

在未來,黃乾宇說他會持續關注田陽孩子的情況,在能力範圍內繼續支助第二故鄉的孩子們,與此同時,他還會將重心放在公司即將啟動的「明日世界基金」當中,帶動更多的同事為社會做出貢獻。他笑言:「女兒長大後,我會帶著她『回家』,接力計劃從我家開始。」

相關新聞
七年送暖情義真 貧瘠山區勝家鄉 (2012-11-07) (圖)
貧窮根源:家徒四壁不絕望 目標丟失是硬傷 (2012-11-07) (圖)
生活貼士:深圳看演唱會 避免麻煩錦囊 (2012-11-07) (圖)
深圳11月至12月演唱會時間安排 (2012-11-07)
以案說法:攜寵物入境須備芯片證明 (2012-11-07) (圖)
林懋達 臨危受命番書仔 轉型升級商二代 (2012-10-29) (圖)
靈丹妙藥:接班遭遇三難題 濃濃鄉情助解困 (2012-10-29) (圖)
商界名宿:錶業翹楚林學甫 熱心公益曾受勳 (2012-10-29) (圖)
港人在北京:學習融入京生活 港太細味中華美 (2012-10-24) (圖)
港人在廣東:港廚羅耀才:賦食材新生命 (2012-10-24) (圖)
生活貼士:工聯會教你北上防扒秘笈 (2012-10-24) (圖)
港人在上海:追夢港女滬創業 迎難前行不停歇 (2012-10-10) (圖)
Fab模式:社區概念稀品網 時尚品牌可閃購 (2012-10-10) (圖)
以案說法:在深駕駛先讀「避罰寶典」 (2012-10-10) (圖)
生活貼士:遺失回鄉證 應即時報失 (2012-10-10) (圖)
港人在深圳:北上工作結奇緣 港人扮演毛澤東 (2012-10-03) (圖)
內外兼修:背誦毛詩詞 底蘊靠內涵 (2012-10-03) (圖)
港商五味舖:愈敗愈戰李道洪 「落滬」扎根搞餐飲 (2012-10-03) (圖)
港人在內地:航空轉行搞燃氣 內地12載鑄輝煌 (2012-09-26) (圖)
高球高手:學會控制情緒 打球精神放鬆 (2012-09-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三港新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