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許振隆建議將「6大單元」的主題具體化,令師生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和深度。 香港文匯報記者馮晉研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除課程內容量和深度需要檢討外,通識科的「獨立專題探究」(IES)亦因課時不足及學習差異等問題,引起學界關注。IES要求學生在高中階段完成擬題、學習研究方法、撰寫提交獨立報告等連串繁複工作,但在現有課時安排下,每名學生每年平均最多只獲分配47分鐘接受老師個別指導,所以只能於課後投放額外時間跟進。通識教育會會長許振隆便形容IES像「無底深潭」,師生的付出無可量計。
僅受47分鐘指導 學生如「輪街症」
許振隆表示,對高中生來說,掌握研究方法是一大挑戰,學習需時,加上IES是一份獨立的報告,老師不能單以課堂講授,有需要逐一個別跟進。不過按課時安排,3年新高中通識科獲分配270小時,當中IES佔90個課時,即平均每年30小時1,800分鐘,在一班共有38名學生下,即使老師將全部用作個別教學,每人也只得47分鐘,猶如「輪街症」。當中尚未計算要特別照顧程度較差學生所付出的時間,又或遇有學生呈交IES延誤,要額外花時間追收報告和輔導。
減呈分次數無助紓壓
今年初考評局落實精簡考評安排,通識科IES的呈分次數減至4次,不過伍華中學校長劉柏齡認為,那對紓緩師生壓力沒大幫助。他指,IES是一整個項目,減少呈分次數只減省行政工作,整體工作量並無減少,加上學校課時不足,現時學校只能將IES移到星期六處理,他表示,與建議的90個課時相比,該校師生往往需要額外多用50%時間,才能處理好IES,負擔很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