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族代表:國服懸空漢服首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現代中國+全球化

 大部分國家都有獨特的服裝來代表國家及當地的文化,這種服裝稱之為「國服」,如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等。然而,中國並沒有一套獨特的服飾可稱之為國服,而經過歷史的變遷及政治的轉變後,中國近代少有提倡要選定國服。相對而言,最有可能成為國服的服裝,分別有風行已久的旗袍、2001年起因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而興起的新唐裝,以及本文介紹的漢服。 ■趙明德 浸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文匯—浸大通識合作計劃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研究課程成立於1989年,至今已培養近兩千名本科生,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國研究課程。香港《文匯報》與浸大中國研究課程合作推出通識專欄,以專業的角度,深入淺出地探究中國在社會民生、城市規劃、經濟轉型、外交政策等多方面的最新發展,為本港高中生提供具權威性的「現代中國」通識科單元學習材料。

 小知識:無分男女 不論貴賤

 「漢服」(Hanfu)並非「漢朝服裝」的簡稱,而是「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的簡稱。漢服泛指以中國主要族群、即漢人為中心的服裝。漢服可追溯至夏、商、周至明朝漢族人所穿的衣服,當時所有衣著,不論貴賤、不分男女,皆統稱為漢服。漢服經過幾千年的自然演變,甚至主動吸收融合一些外族服飾的特色,發展出一系列而又有文化傳統代表性的衣服。正因這種廣泛定義,有人提議以漢服作為國服,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

聯穿街頭表演 復興華夏文化

 漢服運動支持者不單只因漢服起源而支持漢服為國服,而是因為自中國建立朝代以來,便有漢服的存在。漢服代表中國一直以來的中華文化,復興漢服不僅是為了一件衣服而已,其真正意義是對自我民族的認同及尊重。同時,漢服支持者希望漢服運動可先以衣冠重建漢民族的記憶、尊嚴和自信,進而透過衣冠彰顯華夏禮儀,再由禮儀孕育傳統節日及其道德價值,如禮義廉恥及氣節風骨等,最後復興華夏文化。

 漢服支持者主要以網絡連結志同道合人士。與近年的不少社會運動相若,漢服運動在2003年以網絡運動形式進行,並透過不同渠道的宣傳及推廣將漢服宣揚出去。微觀而言,他們會聯群穿漢服,舉行街頭中國古代音樂表演,或在公園進行詩文吟誦的聯誼活動。在不少祭祀古人的節日裡,如祭祀孔子、屈原時,他們會穿上漢服,以古代禮節向先人憑弔。宏觀而言,他們甚至向中國當局或教育機構建議,在授予博士、碩士及學士等學位時以漢服代替畢業袍。另也曾向國家申請以漢服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的中國官方制服。

 特設網站教正規配搭

 同時,為確保漢服的一致性,支持者嘗試對漢服的穿著進行規範。他們會在網上設立網站,教導民眾穿著漢服的正確方法及配搭。同時,他們對製衣的商戶及裁縫有一定監察,並會將推薦的商戶資料在網上公布。至於漢服的衣裝款式,民眾不同的身份(如官員及平民)、季節(如春天和冬天)、場合(結婚或到公園遊玩),都要穿上不同的衣裝。其中,因為交領右衽及繫帶是漢服最大的特徵,所以更要小心。交領意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漢服的衣襟一般是向右掩,即左前襟掩向右腋繫帶,後將右襟掩覆於內,稱為「右衽」。相反,只有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是「左衽」,以便騎射。同樣,漢服一般用束帶繫紮,少用扣子;這與滿清服飾有明顯差異。滿清女裝及少數男裝常服、軍服都以布製盤扣為主,扣帶很長,極為顯眼。所以,交領右衽和繫帶是標誌漢服的重要特色,受到漢服支持者的高度關注。

四大爭議阻發展前景

 漢服運動支持者的推動形成一種漢服復興運動,有潛力對社會帶來改變。漢服運動也在這幾年間從網上熱議進一步變為民眾的日常話題,但大眾的接受程度仍是一大阻礙。從中,我們可歸納出4種意見矛盾。

支持者間意見不合

 漢服運動支持者主要為「70後」和「80後」,中堅力量是年輕白領和大學生。漢服運動也得到不少受周圍親友影響的兒童及中老年人、以及新一代的學者及商人的支持。漢服運動支持者之間有不同的聲音,有人熱衷於將漢服乃至漢族文化宣揚出去,強化內地漢人對自身的認知及認同;有人會以漢服為一個標誌,強調中華文化,其目標是國外的文化彰顯。不同目的導致他們有不同意見和爭論,部分人希望溫和地復興華夏文化,但部分人則抱有強烈的民族主義。

以美為先 違背禮儀

 部分以「美」為先的人,並非為推行漢服運動或宣揚漢族文化,只因漢服成為時尚服飾而選穿,如角色扮演者(Cosplayer)等,會因以漢服為題材或配合需要而穿漢服,他們追求的是從漢服中帶出美感,對漢服的正統穿法及配搭不太在意,甚至會因營造美感而違背漢服規範。例如很多角色扮演者會以為古裝影視中的服裝就是漢服,並加以模仿,破壞漢服運動支持者主張的漢服統一性;也有人不了解歷史,把古代一些只能在特定場合穿上的祭服、禮服於其他場合穿上,與傳統漢文化及禮儀相違。

恐引「少族」憂慮 官方無表態

 國家對漢服的發展並無表態,也從沒有在官方場合上正式使用漢服。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人提倡以漢服作為官方制服。京奧官方以「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為主要理由而拒絕漢服運動支持者的要求。不過,在京奧開幕式上,仍有多個單元節目由演員穿上漢服表演,可見在民間和藝術層面上,內地政府不會對漢服發展作出太多干預。

 從前,民眾穿漢服會被視為標奇立異,易因太惹人注目而被執法機關勸走;現在則可一群人穿漢服在公眾場合出現。國家對宣揚愛國情懷及中華文化一向表示支持;但有人認為,過多地接受漢服復興容易造成「推崇漢文化、打壓中國少數民族」的感覺,太強調漢族特色可能引起部分少數民族對中國民族主義興起存有憂慮。鑑於國家對多元民族的憂慮,有人預期,內地政府未來並不會在漢服發展上作出過多表態。

賺錢至上 無視規範

 商業機構以漢服為賣點,目的是賺錢,銷售員對漢服的認識不多,而商業機構亦未為員工提供有關漢服以至中華文化的培訓。另外,由於穿漢服是商業決定,其目的自然不在於宣揚愛國情懷及中華文化,因此銷售員對漢服的穿著方法及配搭都不講究。同樣,影視業亦會因以漢服為題材或配合需要,讓演員穿漢服,可預期他們只因營造賣點而極有可能違背漢服運動支持者所訂的規範。

|結|語|

 上述幾種意見矛盾對漢服復興造成未知的影響。有見及此,雖然漢服有成為國服的可能性,但其未來發展方向仍未清晰。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描述漢服的特色。

2. 根據上文,解釋漢服被推薦為國服的原因,並舉例加以說明。

3.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分析官方、商業機構及角色扮演者對推動漢服運動的立場和意見。

4. 漢服在何等程度上符合成為國服的條件?試舉例加以說明。

5. 綜合上文並就你所知,評論漢服復興運動的成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Leibold, James. 2010. "More than a category: Han supremacism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The China Quarterly 203: 539–559.

2. Eicher, Joanne B. and Barbara Sumberg. 1995. "World fashion, ethnic and national dress." In pp. 295-306, J. B. Eicher (ed.) Dress and Ethnicity: Change Across Space and Time. Oxford: Berg.

3. 盧新寧:《「漢服運動」是否代表文化自覺?》,人民網,2007-04-17,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7296/5623090.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全球教育系統 港列三甲勝星日 (圖)
包致金鄭家純姚明獲頒港大名譽博士 (圖)
檢討新制中文科 經典範文或「復活」
致函校長談減派 吳克儉允檢視成效
民族代表:國服懸空漢服首選? (圖)
概念圖:漢服 (圖)
What's Up?:2巴1的「三文治」3死56傷屍疊屍 (圖)
騎呢遊學團:教授「死」了之後 (圖)
英語世界:「dare」特定短語 表意各不同
思思師語:麻雀懶學飛 小猴學爬樹
英語筆欄:如果有如果
畫意空間:手上的木偶 (圖)
升大怕揀錯科城大留200額「轉車」 (圖)
浸大文學院院長 靠創意「打通」文科 (圖)
IVE生「學做老闆」向遊客推銷「練膽」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